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制度学派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制度学派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派。曾受德国历史学派的影响,并依据达尔文进化论和行为主义研究经济现象。认为社会经济过程不受客观经济规律支配,而决定于人类社会制度,即由人类本能与外部环境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习惯。它是逐渐形成的,形态虽有变化,本质不会改变。所以,社会经济的发展只有渐进而无突变。其代表人物为凡勃论、米契尔和康芒斯。他们都以“左”的姿态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提出“激进的”但非实质性的批评。

制度学派

制度学派为德国历史学派的一个变种,出现于19世纪末,盛行于20世纪20—30年代的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个特殊流派。
制度学派没有提出一个统一的阐明经济规律的理论体系,在许多研究课题上各不相同,但他们都主张以 “制度分析方法” 来研究与经济有关的制度演化,强调制度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他们把历史学派的历史方法具体化为制度演化的研究,否定经济理论的意义,以批判资本主义的面目出现,宣传改良主义。其主要代表人物有: 凡勃伦、米契尔和康芝斯。
该学派认为以前的经济学的一个根本错误就是把寻求不变的经济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目的,事实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源在于和经济生活有关的各种制度,并为制度的发展所制约。因此,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实际是制度的发展过程。他们认为:制度就是广泛存在的社会习惯,由于社会习惯是逐步形成的,所以制度本身是一个历史进化的过程。要了解社会经济的现在和将来,就必须从对程度发展过程的了解入手。因此,经济学是一门进化论的科学,其任务就是通过对制度发展过程的研究来考察分析社会经济。制度学派把生物进化的规律直接运用到社会历史的分析中,认为制度的进化永远只能是渐进的演化,没有突变或飞跃,以此否定和反对社会革命。同时他们强调经济制度不过是人类利用自然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而形成的社会习惯,而这一切社会习惯都来自人类的本能。人的本能是天赋的、不变的,因此由本能决定的制度也是不变的,所变的只能是制度的具体形式。制度学派虽然激烈地抨击资本主义的缺点,但在这个根本命题上,却论证了资本主义的永恒性。
在对资本主义的具体分析中,他们认为在人类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两个主要的制度: 一个是私有财产制度,一个是人类利用自然来满足自己物质需要的生产技术制度。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则由这两个制度的具体形式 “企业经营” 和 “机械操作” 构成。机械操作的目的是无限扩大商品生产,而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企业家获得最大利润,资本主义就是企业经营支配下的机械操作; 这二者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一切缺点的根源。解决这一矛盾,要有赖于由工程师、科学家组成的 “技术人员苏维埃”,掌握社会经济的控制权以取代“企业经营” 的统治。此外,他们还提出了经济周期理论,从整个经济活动的经验探索中,去寻找经济波动的内在不稳定性,并把此不稳定性的根源归属于谋取货币的过程。康芝斯还提出了劳动经济理论(或集体行动理论),认为传统的个人自由交换形式及其经济理论已经过时,代之而起的是集体的行动,所谓 “集体” 是指工会、公司和已国家化的银行三者的集合,它对各种买卖经营活动均具有强制力量。
制度经济学理论曾在20—30年代盛行一时。大危机后,凯恩斯主义一跃而成为正宗,制度学派便衰竭下去。60—70年代以来,随着凯恩斯主义的衰落,与之对立的 “现代经济学” 重新得到了较大发展。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