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割裂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割裂

又称“藏词”。这是一种割取句子或词组的一部分用来指代全体或另一部分,甚至表示其他新的语意的修辞方法。“断章”的目的是为了“取义”,运用恰到好处的,可以使表达含蓄、精炼且耐人寻味,反之,则语意隐晦,或句残章缺而徒增阅读困难。此方法在古文中并不少见,如用“不惑”指四十岁之壮年,用“耳顺”指六十岁之老年,用“而立”指三十岁之中年等,皆取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如《汉书·萧望之传》“(萧望之)至乎耳顺之年,履折冲之位,号至将军,诚士之高致也”,文中“耳顺”为割裂,“折冲”为借代。又如《文子·道德》有“故上学以神听,中学以心听,下学以耳听。以耳听者学在皮肤,以心听者学在肌肉,以神听者学在骨髓。故听之不深,即知之不明”,后人多以“神听”、“心听”、“耳听”表示学习的不同层次。如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又尝见谓矜诞为夸毘,呼高年为富有春秋,皆耳学之过也”。此“耳学”也是割裂而来。又例如萧统《文选序》中“君非从流,臣进逆耳”。其“从流”是割裂《左传·成公八年》“从善如流”而代全句,在这里表示接受别人意见如同流水一般快而自然。“逆耳”是割裂《孔子家语·六本》“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而代全句,在这里表示听起来不顺耳却有利于改正错误的忠言。《史记·留侯世家》中有“忠言逆耳利于行”句,是引文,而非割裂。割裂运用得好,能使语言含蓄幽默,有的具有今天歇后语的表达效果。反之,则晦涩不明,令人难以领会,给阅读造成困难。例如唐代刘知几《史通·杂说》“马卿为自叙传,具有其集中”,“马卿”指汉代司马相如(字长卿)。又《晋书·王濬传》“世祖旌贤,建葛亮之胤”,将“诸葛”(复姓)割裂为一字(“葛”)。这种“任意宰割”到非作者自注而不得知的作法,是不足取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5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