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功德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功德练功要求之一。《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载:“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原意为练功者应把世事名利看得很淡泊,真气才有可能产生,不被琐碎的事所干扰,意念方能守住,疾病才不会发生。在“养生十三则”中也说“无人无我,心为止水”。要求练功时内心平静如同明镜止水。试想练功者平时缺乏良好的道德修养,怎能在练功时做到无我无他呢!所以道德修养是练功者的重要要求之一。 功德佛教术语。《胜缦经宝窟》卷上:“恶尽言功,善满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所得,故名功德也。”即指可得善报的除恶行善的行为及其所获得的结果,如念佛、诵经、布施、建佛塔等。 功德佛教术语。“功”指做善事;“德”指得福报。一般指念佛、诵经、布施等。据说因此可得到好的报应。是佛教徒 (包括僧人和俗人) 为了积累善业以求来世幸福而必须实行的基本德操。 功德佛教用语。形容做善事得福报者及在佛教方面取得成就者。“功”指做善事,“德”指获福报,佛教认为如做念佛、诵经、布施等善事,则因此可得善报,故称做善事等为“积功德”。同时若高僧大德成就教业或立下伟绩,也被称作有功德,如“功德圆满”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