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定额work quota农业企业对劳动者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规定完成某项作业或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标准。劳动定额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一是单位时间内规定完成的工作数量或产品产量,称为“工作定额”或“产量定额”;二是单位工作或单位产品规定消耗的时间量,称为“时间定额”或“工时定额”。此外,还有看管定额(如工人看管机器台数)、饲养定额(如饲养员负责喂养牲畜头数)和服务定额(如某一服务岗位规定的服务人数或服务项目)。在农业企业中,较常用的是作业定额,即单位时间内完成某项农业作业的数量标准,包括人力作业定额、畜力作业定额、机械作业定额等。通常以一个中等以上水平的劳动力忠实地劳动一天( 8小时)所能完成某项作业的数量(符合一定的质量标准),为一个劳动定额。对不同的工作项目或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产品,一般采用工作定额或工时定额;对短时间能生产出的产品,通常采用产量定额。 劳动定额的作用 正确制定或执行劳动定额,对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和有效利用劳动资源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❶劳动定额是科学组织劳动的重要依据。进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科学的劳动分工与协作,合理组织劳动过程,充分利用劳动时间,节约劳动消耗,使单位劳动时间能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劳动定额则是实现这些要求的有效手段。 ❷劳动定额是企业计算活劳动消耗和核算产品成本的尺度。在生产中通过劳动定额计算活劳动的消耗量、产品成本、产品价值以及劳动生产率指标,反映劳动消耗和劳动效果的水平,为企业实行经济核算和经济责任制提供条件。 ❸劳动定额是企业制订劳动利用计划和定员定编的依据。根据劳动定额和生产任务计算各部门、各生产项目和各个时期劳动力的需要量;再根据现有劳力及出勤率编制劳动利用计划。服务定额和看管定额则是计算定员定编的重要依据。 ❹劳动定额是贯彻按劳分配的重要手段。根据劳动者完成定额的情况, 可以反映出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贡献的大小,同时也间接反映劳动态度的好坏和劳动技能的高低。劳动定额不仅是计算劳动量的尺度,同时又是计算劳动报酬的尺度,为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提供条件。 劳动定额的制定 在一定的生产组织或技术条件下,按照合理利用劳动力的要求,运用科学方法,确定完成某项作业(工作)或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量。科学地制定劳动定额的要求是: ❶定额应以先进平均水平为依据。定额水平应在平均水平以上,为一般劳动者经过努力能够达到, 为先进的劳动者经努力能够超过。只有先进平均水平的定额才能起到鼓励与促进作用。 ❷劳动定额的指标应当是数量与质量的统一。每项定额都应当有数量与质量的要求。如果没有数量界限就不能作为衡量劳动多少的尺度; 如无质量要求, 就不能保证产品和劳动的质量。 ❸劳动定额要由主管部门会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劳动者共同制定, 使定额科学合理, 能在实践中顺利执行。 ❹劳动定额应力求简单明了, 易为职工所接受和掌握。 农业企业制定劳动定额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❶经验估工法。以生产实践经验为根据, 按照生产技术和工艺要求, 并考虑到生产和劳动条件以及劳动者的技术熟练程度, 对完成各项作业或生产各种产品所需劳动时间量, 采用经验估计的方法确定定额。一般由定额人员协同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工人组成估工小组,选定作业项目, 经过估计分析确定劳动定额的标准。这种方法简便易行, 对一些手工操作, 零星分散和不太复杂的作业,宜用这种方法。 ❷统计分析法。用过去完成作业和生产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量或一定时间内生产的产品量或完成的作业量的统计资料为依据, 经过整理分析作为制定定额的基础; 再考虑到生产条件、技术条件和组织条件的变化, 确定定额的标准。这种方法要求有系统的和完整的统计资料, 一般对生产条件正常、产品品种和作业项目稳定、统计资料及原始记录齐全的工作项目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它比经验估工法更能反映实际情况,并具有简便易行、工作量小的特点。 ❸技术测定法。采用科学方法对生产的组织、技术条件进行分析, 在挖掘潜力和劳动操作合理化的基础上, 对劳动者完成某项作业的工时消耗进行技术测定和分析, 通过工作日测时、写实等来制定劳动定额。采用技术测定法, 是将作业分解为若干个工序, 每道工序再分成细小的操作环节, 在对工作日进行测时或写实时, 重复地进行和观测每个动作的工时消耗情况, 同时也考察劳动组织和操作方法的合理程度, 设备利用及劳动场地组织情况, 通过观测和分析, 找出不合理的工时消耗、不合理的操作环节或动作, 以及在劳动组织和劳动设备利用上的不足之处, 寻求改善劳动组织、充分利用工时和设备、改进操作方法的可能性, 使劳动定额更加科学合理。由于技术测定法是进行劳动现场工作日写实和测时, 对工时消耗作细致的计算分析,同时也注意对生产技术、组织条件和工作方法的考察, 制定的定额有一定科学根据,定额的标准能达到准确合理的要求。在生产技术、组织条件比较正常、产品品种少、生产量大和实行流水作业的项目都适于采用这种方法。 劳动定额的修订 由于劳动技术装备和劳动条件的改变, 劳动者的技术操作水平的提高和劳动组织的改善, 原定的定额已不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需要对定额进行修订。在正常情况下, 企业的劳动定额一般应每年修订一次, 遇特殊情况, 要及时修订。劳动定额还应保持相对稳定, 如果变动频繁, 则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同时也增加定额管理的工作量。 劳动定额的执行 制定出劳动定额后, 需要组织广大群众在生产实践中贯彻执行,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在贯彻执行过程中,除了维护劳动定额的严肃性外,需要加强对劳动者的政治思想教育, 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对劳动者进行科学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 提高其技术熟练程度。在生产中还要提倡采用先进的劳动组织形式和科学的操作方法, 改革生产工艺, 促进劳动者达到和突破定额标准。定额管理人员应经常深入实际, 了解定额执行情况, 对执行中产生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劳动定额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下,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或完成某项工作所预先规定的必要劳动耗费量的标准。有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两种主要表现形式。 劳动定额work norm在一定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下为劳动者完成一定生产任务所规定的劳动消耗量标准。在工业中通称生产定额,常用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能够生产的产品数量(称产品定额)或生产单位产品需要消耗的劳动时间(称工时定额)表示。在农业中一般称工作定额,通常指一个中等劳动力在正常条件下,劳动一天能够完成的某项作业的工作量。劳动定额是有计划地安排和使用劳动力,合理确定劳动报酬的重要依据,也是实行经济核算的基础资料。劳动定额的水平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生产技术水平,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态度,采用的操作方法和工具设备情况,生产组织水平和其他有关条件等。劳动定额应该达到先进平均水平,这样的定额既有利于挖掘劳动者的潜力,又能够鼓励劳动者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工效,发挥促进生产的作用。制定劳动定额的方法有经验估计法、统计分析法、技术测定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