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医巫闾山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医巫闾山

位于县城西北,大凌河以东。面积630平方公里。主峰望海山海拔867米。医巫闾山,又称六山或广宁大山,简称闾山。医巫闾山之美,传闻久远,相传舜封天下十二座名山为十二州之镇山,医巫闾山为幽州之镇山。《尔雅·释山》有“东方之美者,有医巫闾之珣玗琪焉”之语。隋封四大镇山,以此为北镇。唐代为五镇之一。历史上被认为是东北三山(医巫闾山、千山、长白山)之首。有大小山峰52座,多奇峰怪石,如鹅头峰、骆驼峰、鹰嘴峰等。文物古迹有元代耶律楚材读书室,明代玉泉寺、清安寺,清代观音阁、旷观亭等。主要景区有中段的观音阁景区、玉泉景区、大朝阳景区,尤以观音阁景区景点最为集中。山中多梨树,四、五月间梨花竞放,满山香雪海;秋季硕果累累,一片金黄,香气四溢。金代蔡珪及明清众多文人均有诗文描述山中景物之美。蔡珪《医巫闾山》有“幽州镇山高且雄,倚天万仞蟠天东”之句。山中有大面积原始森林和许多珍稀野生动物。天然油松林连绵数十平方公里,林中栖息有天鹅、丹顶鹤、鸳鸯等。现已辟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面积11459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天然油松林、针阔叶混交林及珍贵候鸟。

医巫闾山

名山。在辽宁省西部北镇县和义县之间。又称医无闾山,简称间山,亦称广宁山。呈东北——西南走向,南北绵亘45公里,东西宽14公里,面积约680平方公里。主峰望海山海拔866.6米,与辽河平原断层相接。山形掩抱六重,雄伟高耸,俨若列屏,自上古起即是我国北方的镇山,为东北三大名山之一。辽、金以来,在山上修建了许多寺、阁、亭、桥等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物,年久荒毁,现存的建筑多为清代所重修。比较著名的有望海寺、旷观亭、老爷阁、观音洞、玉泉寺、古佛龛、圣水盆、会仙亭、圣水桥等。据《辽史》记载,山中还有辽东丹王读书处“望海堂”和东丹王死后埋葬的“显陵”,辽景宗的乾陵以及辽世宗和天祚帝的陵墓等,今尚难确指。近年在龙岗一带发现有陪葬墓冢。近年对山上的建筑又有所重修,新辟了风景区。建筑了山门,面貌一新。更为值得称道的是,山中多树木,尤以梨树、杏树为多,每当春日融融,杏花、梨花争开斗艳之时,美不胜言。自1991年始,定有“梨花节”,届时八方游人,互期而会,可共享花节之乐。

医巫闾山

医巫闾山

中国佛道教名山,游览胜地。位于辽宁阜新市东南,凌海市之北,在北宁市与义县之间的界山,系大凌河及支流西河与绕阳河3水系的分水岭。山脉略呈南—北走向,全长约100km,宽5~20km。主要景区位于北宁市(北镇)西北5km处,山体南北长约45km,东西宽约14km,面积约630km2,主峰望海山,海拔867m。医巫闾山,古称无虑山,又称广宁大山,简称闾山,是东北3大名山之一。隋封4大镇山北镇(今北宁市)为其之一,唐称5镇之一。闾山最佳景点有50余处,如北镇庙:位于闾山东麓,北宁市城西2.5km的山坡上,始建于金,经元明清3朝代扩建、重修,是现今5镇中仅存的山神庙。依山建筑殿阁7重。建筑皇帝行宫91间,南北长240m,宽109m,系东北除沈阳故宫外,第2大皇家建筑群。庙内保存元碑11方,明碑9方,清碑25方。闾山有著名八景,1754年(清乾隆十九年)皇帝东巡登山游览,作御制五言30韵,点闾山八景,各赋1绝。闾山佛寺、道观多而著名。有大望海寺、滴水寺、玉泉寺、双泉寺、青岩寺等佛寺;有海云观、圆通观、三清观、圣清观,称道教建筑“四大奇观”。三清观(大朝阳)分上中下3院,近有18蹬险峰。闾山之下北镇有2处古迹:李成梁石坊是四柱三间五楼式,称“三步五座庙”,石坊高9m,宽13.1m。北镇东北角耸立的崇兴寺双塔,东西对峙,相距43m,砖砌8角13层实心密檐式,东塔高43.85m,西塔高42.63m。闾山景区主要有:观音阁、望海寺、玉泉寺、大朝阳、接待寺、青岩寺、龙潭宫、天仙观、北镇庙、双塔及牌楼等10处。其中,观音阁内有38景。在闾山西麓义县境内,有万佛堂石窟,东西长67.5m,分东西2区,现存16窟。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1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