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十七史商榷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十七史商榷

正史考证札记。一百卷。清王鸣盛撰。王鸣盛(1722—1797),字凤喈,号礼堂,又号西庄,晚年改号西沚居士。江苏太仓州嘉定(今属上海市)人。乾隆十九年(1754)榜眼,任翰林院编修。数年后升任侍读学士,出为福建乡试主考官,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乾隆二十八年(1763)因母丧休官,遂不复出。从此闭门著述,专心治学,成为乾嘉时期擅长诗文精研经史的著名学者。其著作主要有《西庄始存稿》、《西沚居士集》、《尚书后案》、《蛾术编》等。
《十七史商榷》对《史记》以下十三种正史,加上《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实际是十九部正史进行校勘和考订,因宋人习惯称为十七史,故沿用旧称。其中《史记》六卷,《汉书》二十二卷,《后汉书》十卷,《三国志》四卷,《晋书》十卷,《南史》、《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十二卷,《北史》、《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四卷,新、旧《唐书》二十四卷,新、旧《五代史》六卷,别论史家议例崖略,为《缀言》二卷。所谓商榷,即为十七史改伪文,补脱文,去衍文,又举其中典制事迹,诠解蒙滞,审核踳驳。其考订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类:第一,文字校勘。王鸣盛是用汲古阁本做底本,再参见明监本或其他本子校正。校勘采取理校法,并不注重对校法。校书不是全面校勘,而是对某些疑问,进行重点校勘,故此书臆测和武断之处难以避免。第二,考证典章制度。此书考证制度,以地理和官制居多。如卷十四至卷二十一,考前汉地理;卷三十二、卷三十三考后汉地理;卷五十七考南朝地理;卷六十七考北朝地理;卷七十八至卷八十考唐朝地理。其余分散在各卷里。官制的考证,卷四十考州郡中正;卷六十四考都督、刺史;卷八十一论官阶勋爵中晚(唐)日渐纠纷;卷八十五论分司官;卷八十九论南衙北司,其余也散见各卷。这些考证,有史有论,对读者颇有帮助。第三,评论历史事件和人物。作者称赞唐代的郑注和李训为“奇士”,较为公允。有的是历史上被认为好人的,作者却往往痛加贬斥。如东晋王导,历来被誉为“江左夷吾”,此书卷五十却骂他“导之庸鄙无耻甚矣”。这些议论往往是根据封建道德标准来衡量的。但有些议论对读者还是有启发的。第四,评论史书的优劣和历史编纂学。王鸣盛对十七史都有评论,有的是讨论体例,有的评论史书内容的是非问题,也有的是对作者本人的看法。如为范晔辨诬;惋惜魏收“被谤独甚”,说它未必在诸史之下。被他贬得最厉害的是《南史》、《北史》以及二书的编撰者李延寿。此外,此书议论史书的体例,叙史的繁简和史书的叙述方法篇幅较多。《缀言》两卷几乎全部议论历史编纂学。卷九十九《正史编年二体》对纪传体和编年体的史书演变叙述颇详。卷一百《资治通鉴上续〈左传〉》条颇有创见。
《十七史商榷》是乾嘉时期的三大考史名著之一,它反映了作者对十九部史书的校勘成果,提出版本文字错误和脱文一千余条,为以后廿四史的校正打下基础。全书贯串了“审事迹之虚实,辨纪传之异同”的考证功夫,澄清了一些史实,颇具参考价值。又涉及范围很广,从校勘到典章制度,历法年代,音韵训诂,历史编纂学,目录学、经学洋洋大观,称得上是一部“启导后人”研究史学的入门书。但此书考订也时常有误,议论或有不当之处,是需要注意的。《十七史商榷》成书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为王鸣盛毕生治史之结晶,正如他在序中所说,《商榷》写定后,依然“寒灯细展,指瑕索瘢,重加点窜,至屡易稿始定”。
通行本有广雅书局本,《史学丛书本》,商务印书馆曾于1937年据史学丛书本排印,列入《丛书集成》,1959年又重印过一次。另有1987年北京中国书店影印本。

十七史商榷

书名。清王鸣盛撰,一百卷。从《史记》至五代,对十九部史书进行校勘、补正、考订,尤详于地理、职官、典制,为当时重要的史学著作。称十七史是从宋人习惯,不计《旧唐书》与《旧五代史》。

十七史商榷

一百卷。清王鸣盛撰。王鸣盛(1722—1797),字凤喈、礼堂、西庄,号西沚。嘉定(今属上海市) 人,乾隆甲戌第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擢侍读学士,充福建乡试正考官,累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左迁光禄寺卿。少时从沈德潜学诗,并从惠栋治经。尤善诗文,精通经学,特别是史学方面。治经效法汉儒,并且以汉学考证方法治史,对中国古代制度、器物、人物、碑刻、地理等都有考证。著有《十七史商榷》《蛾术编》《尚书后案》《耕养斋诗文集》《西沚居士集》等。钱大昕尝谓自惠、戴之学盛行,学者但治古经,略涉三史,三史以下皆茫然不知。鸣盛与大昕皆以博学工诗文称,研经一以汉人为师。其书辨博详明,与《廿二史考异》不相上下,当考证其典制之实到建制沿革,皆详尽原备; 当考证其事迹之实,从年经月纬、部店州次,皆条分缕析。并取稗史丛说来验证其中的脱误,最详于舆地、职官、典章、制度。计《史记》六卷《汉书》二十二卷、《后汉书》十卷、《三国志》 四卷、《晋书》四卷、《南史合宋齐梁陈书》 十二卷、《北史合魏齐周隋书》四卷、《新旧唐书》二十四卷、新《旧五代史》六卷,一共十七史。另外论史家义例崖略,为缀言二卷,主要在于校勘补正,当核事件之虚实,辨别异同。其书可谓述作之选。此书有乾隆丁未(1787年)刻本。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