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华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24 华佗141—203东汉医学家。字元化,别名旉,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年轻时曾在徐州游学,熟读医书,钻研医术,兼通数经。曾多次拒绝做官征召,长期在民间行医,足迹遍及安徽、山东、江苏、河南等地,被誉为“神医”。他在医学上造诣甚深,通晓内、外、妇、儿各科,善于用药,精通针灸,尤其擅长外科手术。他运用中药“麻沸散”进行全身麻醉,实施外科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鼻祖”。据《后汉书》本传记载他的手术病例:“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敷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即平复。”这样的全身麻醉术与剖腹手术,在世界医学史上实为少见。他也是体育疗法的首创者。他提倡体育锻炼,模仿鸟、猿、鹿、虎、熊的动作姿态,创造一套《五禽戏》健身操,用于活动人体全身关节肌肉,健身防病,流传至今。晚年被曹操征召做侍官,因拒绝为其治病而遭杀害。据传华佗著医书1卷,交与狱吏,狱吏未敢保留而烧毁,未能流传。他所撰写的《中藏经》,实为后人托名之著。 华佗约公元141~208Huatuo中国后汉末著名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据历史学家考证,他的真名应是华旉, 是梵语“阿加佗”的译名,神药之意。华佗系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县)人。他拒不为官,终生在民间行医,遍及江苏、山东、安徽、河南一带。由于他热心为群众治病,关心人民疾苦,深受广大群众爱戴。华佗在医学上造诣很深,特别擅长外科手术,《后汉书》、《三国志》都有他施外科手术的记载。他对内科、妇科、儿科、针灸科、药物也很精通。华佗发明了一种麻醉药——麻沸散,曾用麻醉法施行开腹手术。这比西方麻醉药早了1600多年,在外科麻醉学上是一个突破。华佗主张开展积极的体育锻炼,指出: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意思是说,体育锻炼,可以活动筋骨,疏通血脉,增强体质。他创制了一套医疗体操——五禽戏,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以活动肢体。这种方法在今天也具有实际意义。公元208年华佗被曹操杀害。他的著作据载有《华佗内事》五卷、《脉经》一卷、《枕中灸刺经》一卷、《老子五禽六气诀》 一卷等,但都已失传。华佗撰的《中藏经》系后人托名之作。他培养的学生有著名的医药家吴普、李当之等,分别著有《吴普本草》、《李当之本草》等书。 华佗2世纪东汉末著名医学家。沛国谯 (今安徽省毫州)人,一名旉。字元化。早年游学徐州,通晓经书,学问渊博。据载沛相陈珪、太尉黄琬曾两次推荐他为官,华佗均推辞不就。华佗是我国医学史上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在全身麻醉及外科手术方面成就卓著,史载华佗曾用口服麻沸散,成功地进行了外科开腹手术。因此,华佗被后世尊称为外科鼻祖,后世也常用“华佗再世”来颂扬医技高超的医生。华佗精于养生之术,十分注重体育锻炼,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意思是说,人体需要得到运动,只是不应过度劳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营养物质就容易消化吸收,血脉流通就正常,人也就不会生病。好像经常转动的门轴,始终不会腐朽。据此,华佗创制了一套名为五禽戏的锻炼身体的方法,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以活动肢体,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以致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当时的人都认为华佗是非常长寿的人。华佗的学生吴普、樊阿也精此术。吴普年过九旬仍体健不衰,耳聪目明,齿牙完坚。而樊阿则活了100余岁。华佗擅长针灸,针刺疾病仅取1~2个穴,针到病除。至今仍被针灸临床沿用的 “华佗夹脊穴”相传就是华佗发明的。三国时,曹操患有头风(顽固性头痛),诸医屡治无效,惟经华佗针刺,才能缓解。华佗不愿作曹操侍医,为他一人治病。后被曹操杀害。据记载,华佗在临终前曾拿出一卷医书交给狱吏,希望能带出狱,以为后人造福。但狱吏畏怯,不敢接受,后此书毁于火。另华佗著有《枕中灸刺经》,已佚。现存题为华佗撰的 《中藏经》,系后人托名之作。 华佗?—208Huatuo东汉末医学家。一名旉,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幼好学,不求仕。精通各科医学,尤擅长于针灸和外科手术。发明麻醉术。在进行外科手术时,先令病人用酒冲服麻沸散,使失去知觉。然后破开腹或背,剜去瘀积,或清洗内脏,除去疾秽。然后缝合,敷上药膏,4、5天伤口便愈合,一个月后就能痊愈。华佗的麻醉术和腹腔手术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华佗还重视体育锻炼,认为人体经常运动,可使血脉流通,饮食消化,少生疾病,犹如户枢不朽。故模仿虎、鹿、熊、猿、鸟的活动恣态,编成“五禽戏”,传授于人,以锻炼身体。五禽戏是一种以体育活动为主、与气功结合的健身运动。华佗一生不图利禄,行医于民间,曾为曹操治疗头风病,后因不从曹操征召,被下狱拷讯,死于狱中。有医书一卷,临死焚之。 华佗创编导引套路五禽戏,从生理、医理角度提出控制导引活动量及衡量尺度,从理论和实践上发展了导引术,并启示了后世象形拳的创编。参见“医药卫生”中的“华佗”。 华佗见“医药卫生”中的“华佗”。 华佗?—208汉末医学家。又名旉,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精于内、外、妇、儿、针灸各科。擅长外科。首创“麻沸散”,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创“五禽戏”(仿虎、鹿、熊、猿、鹤动作)锻炼身体。提倡以运动治疗疾病。所著医书已佚。现存《中藏经》为后人托名之作。 华佗?~208又名旉,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我国汉末医学家。华佗从年轻时开始,就立志行医,为民治病。多次拒绝做官。一生刻苦钻研医学,精通内、外、妇、儿、针灸等各种医术,尤其擅长外科手术,被后世称为“外科鼻祖”。华佗是我国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最早施行开腹手术的医生。他还制成了一种名叫“麻沸散”的麻醉药剂,运用于临床麻醉,并达到较好的麻醉效果,这是我国医学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比西方使用麻醉剂要早1600多年。华佗一生行医各地,声名颇著,后因不服从曹操的征召而被杀害。所著医书已失,现存《中藏经》是后人托名华佗所作。华佗不仅精通医术,还懂得锻炼身体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方法。他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其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他模仿虎、鹿、熊、猿、鸟等动物的自然动作,创造了一套“五禽戏”。这套动作能使全身肌肉、关节都活动起来。据记载,他的徒弟吴普,因照“五禽戏”天天锻炼,90多岁时依然耳聪目明,满口牙齿完坚。华佗一生热爱体育活动,讲究科学的健身方法,是我国古代精通体育保健、开创医疗体育的先驱者。他身体力行地坚持锻炼,数十年如一日。每天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体育活动,踢腿、伸臂、弯腰等,使全身各个关节都得到运动。他读书也很讲效率,每当看书时间长了或稍感疲倦时,就放下书本到室外去活动,呼吸新鲜空气,让脑子充分休息。每次外出给人治病,爬山越岭,进山采药爬陡崖、攀峭壁,历尽艰辛,但他总是将其看成是有益的健身运动,是防病的法宝,不仅不以为苦,反以为乐。正因为他一生热爱劳动,坚持锻炼,注意养生,所以,身体一直很健壮。直到老年,仍然红光满面,人们称他是“仙人”。 华佗?—208东汉末期名医。字元化,又名尃,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博学多才,医技高超,精通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各科,尤以外科和针灸著称。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自己发明的麻醉药“麻沸散”施行腹腔手术的医家。所创医疗体操——五禽戏,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以活动肢体,有延年益寿之功效,对后世影响颇大。著有《青囊经》3卷,已佚,只在《三国志》注中保存着他治病的一些病例。一生忠于医业,同情百姓疾苦,乐于在民间行医,足迹遍及今日安徽、河南、江苏、山东等省,经他治愈的病人不计其数。《三国志·华佗传》里就记载有他分别用汤药和针灸引下死胎而救愈两位产妇的病案。华佗不慕荣华富贵,不贪功名利禄,县太爷陈珪推举他为孝廉,大尉黄琬召他做官,都被他辞谢了;曹操要他当侍从医生,他也引以为耻,托妻子有病,告假不返,因而激怒曹操而遭杀害。华佗以其高尚的医德医风,为人们树立了医德榜样。 华佗约145—208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今亳州)人。东汉末医学家。一生不愿为官,立志以医济民,身怀绝技,医德高尚。熟练地掌握了养生、方药、针灸和手术等治疗手段,精通内、外、妇、儿各科,临症施治,诊断精确,方法简便,疗效神速。尤擅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创世界最早施用麻醉术之先例。华佗还根据运动可疗治疾病的理论,吸取先秦以来导行术的精华,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姿态,创立“五禽戏”。曹操患了头风症,发作时疼痛剧烈,心乱目眩,曾多次被华佗治好。曹操怕旧病复发,强留华佗为侍医。华佗不从,被投进监狱。他曾将一部医学书稿交给狱吏保存。狱吏惧受牵累,不敢接受。华佗在极度悲愤中将它付之一炬。不久,遂被曹操杀害。现存《中藏经》,是后人托名之作。 华佗?——208东汉末医学家。又名旉,字元化。沛国谯 (今安徽亳县) 人。精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长外科。发明麻沸散,首创开腹术,被后世尊为“外科始祖”。行医各地,声名颇著。他重视身体锻炼,强身防疾,创“五禽戏”。认为“人体欲得劳动……血脉流通,疾不得生,臂如户枢,终不朽也”。后因不从曹操征召而被杀害,所著医书已佚。现传《中藏经》,乃伪作。 华佗中国东汉医药学家。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约生于公元2世纪。他通晓内、外、妇、儿、针灸等科,尤精外科及针灸,另在古代术数、药物及养性健身等方面,也有较深的造诣。他创用酒服“麻沸散”,作为外科手术麻醉,为世界上最早之麻醉法。华佗行医遍及苏、皖、鲁、豫等广大地区,颇得人民大众的信仰。沛相陈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