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历史循环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历史循环论lishi xunhuanlun

是一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历史观。它认为人类社会不是由低级到高级螺旋式的上升发展,而是周而复始的循环往复。如我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邹衍提出的所谓“五德终始”说,认为宇宙是由土、木、金、火、水五种元素构成的,五种元素“相生相克”是宇宙发展的原动力。历代王朝的变换是按照土→木→金→火→水的次序循环进行的。18世纪意大利思想家G·B·维科认为,历史的发展和人的成长一样,都要经过童年、青年、成年三个阶段:社会的童年是神的时代,即原始社会;社会的青年是英雄时代,即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社会的成年是凡人时代,即资本主义社会。人类社会发展到第三个阶段就将分崩离析,于是重新回到原初阶段,开始新的循环。社会历史的发展,就是这三个阶段的循环往复。尼采又提出“永恒还原”论,认为人类经过的历史都会重演。历史循环论承认历史按一定秩序变化,但歪曲了历史变化的客观规律,不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以及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因而也就不能理解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规律。

历史循环论

一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历史理论、认为历史是周而复始地循环发展的。如中国战国末邹衍的“五德终始”说,把朝代的更替看作是土、木、金、火、水五德周而复始的循环;17世纪末意大利的维科认为,人类社会经历三个阶段:神的统治(“神的时代”)、贵族统治(“英雄时代”)、人民统治(“凡人时代”)。认为第三个阶段亦即资本主义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顶峰,再向前就要分崩离析,开始新的循环发展。以此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历史循环论

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周期性循环变化的一种历史观。如中国战国末年的邹衍提出的“五德终始说”,就是把历史上朝代的变换看成是土德、木德、金德、火德、水德的相继更替、周而复始的循环.17世纪末意大利学者维科首创这种理论。他认为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都象一个人有童年、青年、老年一样要经历三个阶段: 神的统治 (神灵的阶段)、贵族的统治 (英雄的阶段)、人民的统治 (凡人的阶段),后者即资本主义时代。维科认为,到了第三阶段,人类社会就到了顶峰,再向前发展就将分崩离析,回到原初阶段,重新经历新的三个阶段。维科承认人类社会有规律地向前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所作的概括,是错误的。维科的理论后来又经英国史学家O·施本格勒,美国历史学家A·汤因比和社会学家P·索罗金等人所发展。施本格勒和汤因比把社会历史分为包括幼年、青年、中年和老年的几个阶段。社会历史发展到老年,就回到历史的起点,开始新的发展阶段,如此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索罗金用文化变迁的理论将历史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经历象征主义文化、感性主义文化、理想主义文化三个时期。一种文化犹如钟摆一样摆向另一种文化,又摆回原来的文化,社会历史就是这样摆来摆去的。

历史循环论

主张人类社会的变迁及历史过程为循环发展的学说。在中国古代,邹衍提出过“五德终始”。说,把朝代的变换看成是水、火、木、金、土五德的相继更替; 孟子谓“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又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即是这种学说的原型。在西方,意大利哲学家维科(1668—1744)提出 “三阶段”说,认为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都像一个人有童年、青年、成年一样要经历三个阶段: 神的统治(神灵阶段)、贵族统治(英雄阶段)、人民统治(凡人阶段),之后,人类将分崩离析,回复到原初阶段,重新经历新的三阶段。19世纪,循环论在西方最为盛行。按循环方式,可分为三种: 一为直线或螺旋形循环,并具有固定的目标; 一为永远作相同的循环,一为循环既不相同,又不趋向固定的目标。按周期之有无,又可分为周期性循环(如罗伦兹主张历史过程是以百年为周期)和非周期性循环(如斯宾格勒认为国家和文化有生长、衰老和死亡等几个阶段),但二者均认为循环过程都存在进步或退步的可能。事实上,世上根本不存在永远作相同循环重复的事物。循环论者不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不理解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规律,其理论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