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反朴归真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反朴归真

反朴归真是道教的重要教理。 道教吸收了先秦道家关于朴的品性修养及关于真的形而上学思辩, 发展为心性及生命复返始初学说。 所谓朴, 与器相对, 《老子》说 “朴散则为器”, 指事物原始未化状态。言之于品性修养, 则指诚笃厚实, 无文饰做作之态。 《老子》 第十五章云古之善为士者, 其容貌形象 “敦若朴, 混若浊, 旷若谷”。 晋道士葛洪自号抱朴子, 即取去玄学家饰美之意。 朴, “无名之朴”, 在《老子》 书中又指道, 在这个意义上, 朴即是真, 是真常之道的本来状貌。 《老子》卷八: “朴至大者无形状, 道至大者无度量。” 道教的品性修养谓之 “修道”, 即与道的品德一致, 道的品德是朴素无为的,所以修道者要须守朴全真, 这是道教 “人道” 的根本, 《老子》 卷二说: “夫人道者, 全性保真, 不亏其身。” 《西升经·道象章》 说: “道变示非常, 欲使归其直”。道教炼养的根本原则, 是形神性命双修。修性: 道教认为, 性与情是相矛盾的, 人的本性, 纯朴笃厚, 无欺诳利己。 情是与欲念联系在一起的, 外物引诱生出各种各样的欲望, 使人寄情于物, 产生取舍、 好恶、 美丑诸心态。 修命: 道教认为, 人自一气所化生, 气本虚明合道, 道独立于万化迁流之外, 是超越时空的。 可见, 修性与修命密切相关, 联结性命的枢纽, 即为“反朴归真”。

反朴归真

反朴归真是道教的重要教理。道教吸收了先秦道家关于朴的品性修养及关于真的形而上学思辩,发展为心性及生命复返始初学说。所谓朴,与器相对,《老子》说 “朴散则为器”,指事物原始未化状态。言之于品性修养,则指诚笃厚实,无文饰做作之态。《老子》第十五章云古之善为士者,其容貌形象 “敦若朴,混若浊,旷若谷”。晋道士葛洪自号抱朴子,即取去玄学家饰美之意。朴,“无名之朴”,在 《老子》书中又指道,在这个意义上,朴即是真,是真常之道的本来状貌。《老子》卷八: “朴至大者无形状,道至大者无度量。”道教的品性修养谓之 “修道”,即与道的品德一致,道的品德是朴素无为的,所以修道者须要守朴全真,这是道教 “人道”的根本,《老子》卷二说: “夫人道者,全性保真,不亏其身。”《西升经·道象章》说: “道变示非常,欲使归其直。”道教炼养的根本原则,是形神性命双修。修性: 道教认为,性与情是相矛盾的,人的本性,纯朴笃厚,无欺诳利己。情是与欲念联系在一起的,外物引诱生出各种各样的欲望,使人寄情于物,产生取舍、好恶、美丑诸心态。修命: 道教认为,人自一气所化生,气本虚明合道,道独立于万化迁流之外,是超越时空的。可见,修性与修命密切相关,联结性命的枢纽,即为 “反璞归真”。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