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反杜林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反杜林论》fandulinlun

原名《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恩格斯写于1876年9月至1878年6月。当时以论文形式陆续发表在《前进报》上,1878年7月印成单行本第1版。中国最早的中文全译本于1930年11月在上海出版。1970年编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19世纪70年代,正当德国工人运动迅速发展的时候,杜林以社会主义改革家的身份自居,通过讲演和著书立说,建立了繁杂庞大的折衷主义体系。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全面的变革”,向马克思主义发起了全面攻击。杜林的反动理论非但没有受到应有的批判,反而得到了德国社会民主党内伯恩施坦等人的支持。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保证德国工人运动的健康发展,恩格斯中断了正进行的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投入到了批判杜林的斗争中。《反杜林论》共分为“引论”、“哲学篇”、“政治经济学篇”、和“社会主义篇”。它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做出了全面系统的论证。著作中恩格斯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和思想来源,特别强调了唯物辩证法对于马克思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所起的重要作用,并且针对使杜林处处滑向唯心主义的资产阶级世界观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进一步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以及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自由与必然的辩证关系等一系列重要原理,揭示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国家、法、道德等社会现象的阶级本质。恩格斯还批判了杜林的庸俗经济学及其唯心主义的暴力论,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反杜林论》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反杜林论

全名《反杜林论(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恩格斯写于1876年9月至1878年6月。先以论文形式陆续发表,1878年7月印成单行本。编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本书批判了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杜林的观点,全面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哲学方面,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意识观、时空观、真理观、自由和必然等基本观点,指出辩证法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并论证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指出了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区别。对道德和法、平等的阶级性等问题也作了充分的论述。在政治经济学方面,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概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特别是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内容。在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上,着重从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的历史和武器的生产、军队的装备、编成、编制、战术、战略以及阶级和国家的产生、发展、消亡等三个方面阐明了政治暴力对经济的依赖关系与政治暴力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指出革命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是摧毁旧制度创造新社会的有力工具,批判了杜林的政治暴力决定经济的历史唯心主义的暴力论。在社会主义方面,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经济根源,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并预见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列宁指出,这部著作“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 即《反杜林论》。

反杜林论

全名《反杜林论(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是恩格斯为回答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和庸俗经济学家杜林对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挑战,于1876年5月至1878年7月写成的一部捍卫马克思主义的论战性著作。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在第一编《哲学篇》“道德与法”中,恩格斯驳斥了杜林研究道德的先验主义方法,以及杜林的“永恒道德”论,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的本质、道德的历史类型、道德的阶级性和全人类性的关系、平等观的历史性和阶级性、道德评价中的自由和必然等问题。恩格斯在论述社会科学领域中不存在永恒真理时,具体论述了道德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说明道德取决于一定时代经济状况和一定阶级的利益。他具体分析了他生活时代的道德状况,指出同时存在着代表封建贵族利益的道德、现代资产阶级的道德和无产阶级的未来的道德,这三种道德同时并存,起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因此,“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一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02、103页)。在道德领域内所播种的最后的、终极的真理恰恰是最少的,善恶观念从一个民族到另一个民族,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变更得这样厉害,以致它们常常是互相直接矛盾的。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始终只是阶级的道德。尽管历史上人类道德总起来说是进步的,但真正人类共有的、超阶级的、真正人的道德,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才有可能。恩格斯论述了平等观的历史变化,认为平等观念是一种历史的产物,杜林所说的抽象的、超阶级的道德平等观是不现实的,在阶级社会中侈谈抽象的人的平等只能导出荒谬的结论,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就是要消灭阶级。恩格斯提出并论述了自由不在于幻想摆脱自然规律,而只是对这些规律的认识和使这些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的著名论断。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基本理论最系统最集中的论述,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上占有极为突出的地位。

反杜林论

全名 《反杜林论(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恩格斯为反击和批判杜林对马克思主义的进攻和歪曲而写的一部论战性著作。写于1878年9月—1878年6月,曾以论文的形式陆续发表。1878年集成单行本出版。其后于1885年和1894年出版第二版和第三版。编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全书分为三编: 哲学编、政治经济学编、社会主义编。本书在批判杜林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进攻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基本内容以及它们彼此的联系,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列宁指出: “它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十分有益的书”,和《共产党宣言》一样,“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哲学编中,恩格斯分析了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指出 “现代唯物主义概括了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而创立的,并在批判杜林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和形而上学的过程中,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是唯物主义辩证自然观和唯物主义辩证历史观的统一。在这里,恩格斯还详尽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范畴。明确指出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的原理,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物质和运动、时间、空间,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自由和必然等基本观点以及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明确指出人类历史是一个发展过程,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就在于发现这个过程的运动规律”; 阐明了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历史时代由法律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点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是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揭示了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国家、法、道德等的阶级对立和差异性,它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演变。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