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发展概况 |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
释义 | 发展概况安徽省的农垦事业是在大规模开垦荒地的基础上建设和发展起来的。1949年8月,皖北行署农林处派员接收原普济垦殖社,建立普济圩农场,到1950年底,垦荒7万余亩,这是安徽省第一个国营机械农场。 发展概况1949年全省有51所普通高中,在校生4400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办学条件陈旧、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全省各级人民政府接管和改造旧有高中,恢复和发展高中教育,到1952年高中校数调整为39所,在校生发展到5700人,比1949年增长30%。1953年到1957年“一五”计划时期,全省高中教育稳步发展,到1957年高中校数发展到59所,在校学生2.29万人,教育质量也逐步得到提高。1958年,受到“大跃进”的影响,违背客观规律,高中校数猛增到105所,在校学生达到3.02万人,分别是上年的1.78倍和1.32倍。1961年以后的三四年里,全省对新办高中进行了调整和巩固,并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抓重点带一般,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高中教育较协调地发展,到1965年,全省共有普通高中118所,在校学生3.61万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全省高中教育遭受严重摧残,文化课被大大削弱,智育遭到极端轻视和否定,“文革”初期中学停课达2年之久,1971年后,根据“上高中不出公社”的要求,盲目发展高中。1977年全省普通高中的校数为1563所,在校学生为38.92万人,分别是1965年的13.25倍和10.78倍。1978年后,全省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整顿普通高中,逐步消除普通高中的“虚肿”现象,并确定恢复和办好一批重点中学,将全省普通高中教育纳入计划发展的轨道。到1992年,全省共有普通高中622所,在校学生26.72万人,分别是1949年的12.20倍和60.73倍,普通高中的平均办学规模扩大4倍。 发展概况历史状况 安徽出版事业历史悠久。明代中叶,徽州地区刻版印刷已很风行,直至清代中、晚期,仍为全国6大刻版中心之一。曾刻有《古今医统》、《理性大全》、《水经注》、《汉魏丛书》等。自18世纪中叶以来,现代印刷技术兴起,木刻印刷相形见绌,日渐衰落。到1949年,全省尚没有正规的出版机构,印刷行业在全国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除芜湖、安庆、蚌埠等地印一点教科书和社会零星印件外,没有印制过象样的书刊。 发展概况安徽城镇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是在解放初期,由各地民政部门接收原救济院、儿童教养所等基础上,进行改造和新建起来的。1949年,皖南地区先后接收歙县救济院、屯溪残废所、芜湖县救济院,皖北地区先后接收合肥、安庆、蚌埠、阜阳、宿县、滁县、六安、桐城等18所原救济院,并将其改造成生产教养院。1951年至1952年,安徽救济分会筹备组会同有关部门接收了原外国教会办的各种孤儿院、育婴所、幼儿园等,并入当地生产教养院。至此,各地共设生产教养院31所,游民教养院2所,共收容和收养残老3313人,孤儿919人,弃婴544人。1959年,全省生产教养院一律改称社会福利院。到1963年,全省有社会福利院86所,院民7168人,其中残老3139人,儿童3879人,精神病人150人。1965年3月,全省各地福利院先后更名社会救济院。“文化大革命”期间,救济院工作停滞,院民逐年下降。1972年,全省58所社会救济院有院民2992人,职工249人。有的救济院职工多于院民。安徽省民劳局于1972年8月通知各地,要求院民过少的救济院在本专区范围内撤并。1974年,全省社会救济院减为54所。 发展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皖南、皖北行署民政处均设社会科,办理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工作。1952年8月,安徽省民政厅设社会救济处,以后历经更迭,至1978年恢复社会救济处及其职责。其社会救济内容分为紧急救济、常年救济和特殊救济几个方面。城镇救济和农村救济也有很大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安徽省各级民政部门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协同有关部门,组织灾民抗灾自救;紧急救济20多万因受战争灾害的灾民、7万多城镇失业工人和大批贫苦市民;疏散遣送流入城市的3万多灾难民;接受改造30多所旧的救济院和教会津贴的慈善机构,收容安置3700多流浪乞讨人员和无依无靠的孤老残幼;封闭妓院,安置改造游民、妓女5800多人,以及禁烟禁毒等,解决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社会救济等工作为医治战争创伤,巩固新生政权,保证经济恢复发挥了积极作用。 表8-3-7 安徽省社会救济工作情况统计(1988—1992年)
发展概况进入80年代,随着整个国家形势的变化,安徽省的社会治安形势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总的说来是经济犯罪迅速增加、农村犯罪日趋严重,大案要案居高不下、社会丑恶现象死灰复燃。针对这一新的情况,安徽省委、省政府和公、检、法部门进行调查研究,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单是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而且也是解决整个社会治安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措施。 |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