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后山诗话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后山诗话诗话。北宋陈师道(1053—1102)撰。二卷(今存一卷)。师道有《后山集》已著录。此书作者,向有异议,陆游以为后人伪作;近人以为陈氏未竟稿,后人续成。总七十余条,多转述欧阳修、苏轼论诗语。陈氏论诗评文,亦极见卓识,颇有独到之处。有《百川学海》本,《历代诗话》本。 后山诗话诗话。一卷。北宋陈师道撰。陈师道(1053—1102),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初师从曾巩,因苏轼等荐举,为徐州教授,历任太学博士、颍州教授、彭泽令、秘书省正字等职。高介有节,耽于《诗》《礼》,喜作诗,自云学黄庭坚。著有《后山集》。 后山诗话一卷。旧本题宋陈师道(详见《后山丛谈》)撰。是书为评论历代诗歌之作。《文献通考》作二卷。此本一卷,疑后人合并。本书又称《陈无已诗话》或 《后山居士诗话》。陆游 《老学庵笔记》 深疑《后山丛谈》及此书,且谓 “丛谈”或其少作,此书则必非陈师道所撰。据《四库全书》编纂者考证认为此书非陈师道所撰,出于依托无疑。书中认为陶潜之诗切于事情而缺乏文彩,认为韩愈元和圣德诗于集中为最下;而裴说《寄边衣》一首,本来诗格柔靡,殆类小词,却极力称赞,有失公允。其以王建《望夫石诗》为顾况作,亦间有谬误。然其谓诗文“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又谓 “善为文者因事以出奇。江河之行,顺下而已。至其触山赴谷,风搏物激,然后尽天下之变。”持论间有可取。强调“学诗当以子美为师,有规矩,故可学。”对黄庭坚“近世少年多不肯治经术及精读史书”加以斥责,称“李白诗如张乐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非墨工椠人所可拟议”。其解杜甫《同谷歌》之黄独,《百舌诗》之谗人。解韦应物诗之《新橘》三百。驳苏轼《戏马台诗》之 “玉钩白鹤”。亦间有考证。有 《百川学海》本、《津逮秘书》本、汲古阁刊本、《历代诗话》本、《后山全集》本、《稗海》本、《四库全书》 本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