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唐宋八大家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365 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作家的合称。明初朱右选辑韩、柳等人文章为《八先生文集》,遂有八家之名。后茅坤辑《唐宋八大家文钞》,流传颇广。八大家之名由此益显。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大家以后,治古文之人大都以八家为宗,影响很大。清代魏源有《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 唐宋八大家tang song ba dajia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始见于明代茅坤编《唐宋八大家文钞》。之后,治古文者大都以八家为宗。清代桐城派方苞编《古文约选》,姚鼐编《古文辞类纂》,八家古文占很大比重。八家中宋代六家均师法韩愈,但文风转为平易流畅,更切近实用。 唐宋八大家指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作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 《八先生文集》,八家之名,实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 《文编》,唐宋文亦仅取八家。稍后,茅坤本朱右、唐顺之之说,选辑他们的作品为《唐宋八大家文抄》:“予于是手掇韩公愈、柳公宗元、欧阳公修、苏公洵、轼、辙、曾公巩、王公安石之文,以为操觚之券,题之曰《八大家文钞》。”其书在旧时流传颇广,“唐宋八大家”之名遂亦流行。唐宋八大家多是古文运动的领袖或积极拥护者与追随者。他们在创作上都十分注重内容,反对骈俪,对后世影响极大。韩愈 (768—824) 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他抨击形式主义的骈体文,创作出许多具有独创性的优美散文,被后人普遍认为是中国传统典籍中经典的、正统的文体。他的散文、名篇甚多,如《送李愿归盘古序》、《祭十二郎文》、《张中丞传后序》、《进学解》、《送穷文》等等,语言精练生动,富于创造性,气势雄奇奔放,汪洋恣肆,“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苏洵《上欧阳内翰书》)。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县 (今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柳宗元是中唐古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以明道”,强调“文之用、辞令褒贬,导扬讽谕而已”(《杨评事文集后序》),反对徒具形式之美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永州所作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这组游记,既生动地展现了永州的胜景,又将自己的不平遭遇和思想感情融于其中,借被遗弃于荒山野岭的美好风物来比喻自己怀才遭黜的身世命运。文笔峭拔峻清,意境清邃奇丽,语言精巧传神,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古代山水游记的典范之作。欧阳修(1007—1072),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他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创始人,反对浮艳和怪僻艰涩。他的文章叙事有法,议论有致,抒情味浓厚,语言平易流畅。代表作有《醉翁亭记》、《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等。他还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观点,发展了白居易、韩愈的诗歌理论,还著有宋代第一部诗话《六一诗话》,用随笔方式阐述了对诗歌的鉴赏批评意见。欧阳修培养提拔了一大批宋代作家,如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 唐宋八大家Tangsongbadajia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人的合称。唐宋两代的古文运动,作家众多,但成就最高、最为后人推崇的是这八位。“唐宋八大家”之称始于明代茅坤选编的《唐宋八大家文钞》。但前此已有近似的提法。南宋时, 吕祖谦选编 《古文关键》,选取韩、柳、欧、曾、苏洵、苏轼和张耒七家为一编,并在评论中提到了王安石和苏辙, 为后人选八家之文打下了一定基础;明初,朱右选录韩、柳、欧、曾、王和三苏的作品,编成《八先生文集》,这是人们第一次单独将这八家的作品合编在一起,故《四库简明目录》曰:“ ‘唐宋八家’之目,实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在其所编的 《文编》中, 除了收录 《左传》、《国语》、《史记》等的文章外,也只收了八家之文,这无疑是又一次强化了他们在唐宋古文家中的地位,而茅坤正是在《文编》的基础上选编了 《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有着基本上一致的文学主张, 他们都积极进行古文创作,都写出了典范的古文作品。当然,他们在理论上的贡献是大小不一的, 他们在创作上的成就也是有差异和悬殊的。韩、柳、欧、苏(轼), 无愧为大家, 王安石、苏洵次之,曾巩、苏辙又次之。八家之文在艺术风格上也各有特色。茅坤在 《唐宋八大家文钞·韩文论例》中说: “吞吐骋顿,若千里之驹,而走赤电、鞭疾风,常者山立,怪者霆击,韩愈之文也;𡺎𡺢𡴽,若游峻壑削壁,而谷风凄雨四至者,柳宗元之文也;遒丽逸宕,若携美人宴游东山,而风流文物照耀江左者,欧阳子之文也;行乎其所当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浩浩洋洋,赴千里之河而注之海者,苏长公(轼)也……曾巩、王安石、苏洵、辙,至矣,巩尤为折衷于大道,而不失其正,然其才或疲薾而不能副焉。”清人吴振乾在 《唐宋八大家类选序》中说: “奥若韩, 峭若柳, 宕逸若欧阳,醇厚若曾,峻洁若王,既已分流而别派矣。即如眉山父子兄弟相师友, 而明允之豪横, 子瞻之畅达, 子由之纡折, 亦有人树 一帜, 各不相袭者。”这些说法都从一个方面点出了八家之文的各自特色, 亦足见八大家之文多姿多彩。唐宋两代是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作家作品极多,清代桐城派古文家刘大櫆说“八家之外无文”,显然有很大片面性。但是,八大家的散文确实体现了唐宋古文运动的积极成果,代表了唐宋古文的最高成就。明代以后,治古文者均多宗八大家。方苞的 《古文约选》、姚鼐的 《古文辞类纂》,八家之文都占很大比例。清代储欣于八大家之外又增李翱和孙樵,选编了 《唐宋十大家全集录》。爱新觉罗·弘历又选十家之文为 《唐宋文醇》, 影响极大。 唐宋八大家唐宋散文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八人合称。他们都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重要作家。在理论上,主张 “文以载道”或 “文以明道”,“文道合一”,要求形式与内容统一;重视文章的思想内容,反对骈文的浮艳之风提倡秦汉散文,反对形式主义倾向,强调文章的现实性与实用性。他们写出了大量的优秀散文作品,内容充实,语言流畅自然,改变了六朝以来骈俪文风占据文坛的局面。其中议论文语言犀利准确,逻辑性强,气势宏大,很有说服力。八大家中以韩愈和苏轼成就最高。明朱祐将他们的文章编为《八先生文集》,但影响不大; 后有唐顺之编品《文编》 一书,唐宋部分也只选八大家之作; 到明茅坤辑《唐宋八大家文钞》一书,收录了八位散文家的作品,此书流传很广,“唐宋八大家”因而得名。 唐宋八大家指唐韩愈、柳宗元与宋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八个散文家。明初朱右选《八先生文集》,八家之名,实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纂《文编》,唐宋文亦仅取八家。稍后茅坤选辑《唐宋八大家文钞》,流传颇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亦随之流行。 唐宋八大家指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作家。他们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他们积极倡导并参与了唐古文化运动和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在散文领域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八家之名实际上始于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所为《八先生文集》。明中叶唐顺之所纂《文编》,唐宋文也仅取此八家。稍后茅坤本朱右、唐顺之之说,选辑他们的作品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名,也因此书流传而流行。其后,治古文者大都以八家为宗。 《唐宋八大家》吴小林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本书共分十章,一、二、五、十等章带有总论性质,其他几章分别是对唐宋八大散文作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的专论。在“唐宋八大家名称的由来”一章里,作者指出“唐宋八大家”这一称号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当时文学斗争的产物,是为了表达一种散文主张而提出来的。作者还分析了“唐宋八大家”这个称号本身不够科学的地方,同时说明了这个名称一经提出,就为人们所接受的原因,是因为这个称号从主要方面看,有它合理的内核。“因为它以极其简炼的五个字概括了唐宋时期八位互有联系而又独树一帜的著名散文作家,基本上反映了我国散文史上一个重要时期的面貌。”在“‘唐宋八大家’的地位和影响”一章里,作者指出:“唐宋八大家”扫除了我国散文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六朝以来被败坏了的文章之道,在他们的手里得到振兴,从而使散文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整个散文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具有崇高的地位。“唐宋八大家”的创作体现了唐宋散文的最高水平,形成了继先秦、两汉之后的又一个散文创作高峰,也是我国散文史最后一个光辉时期。除了总论以外,作者用主要篇幅分别介绍和论述了唐宋八大散文家,在“韩愈‘文起八代之衰’”一章里,作者介绍了韩愈坎坷的经历和矛盾的思想以及他“文以载道”和“不平则鸣”的文学观点,又从“缜密雄健的论说文”、“鲜明生动的记叙文”、“婉曲深挚的抒情文”以及“雄奇的散文风格和卓绝的语言艺术”等方面介绍和研究了韩愈的散文作品。在“柳宗元卓越的散文成就”一章里,作者介绍了柳宗元抑郁而坚贞的一生和“褒贬讽谕”的观点,也从“深刻雄辩的议论文”、“精严生动的传记文”、“警策隽永的寓言”、“情景交融的游记”以及“沉郁峻洁的散文风格”等方面介绍和研究了柳宗元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在“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一章里,作者首先概括地介绍了作为刚正不阿的政治家和勇于革新的文章家的欧阳修,继而介绍了欧阳修提出的“穷而后工”和“易知易明”等主张,最后也从“委婉爽健的议论文”、“情文并茂的记叙文”、“寄慨遥深的抒情文”以及“婉曲平易的散文风格”等角度论述了欧阳修的散文创作。在“宋代最杰出的散文家苏轼”一章里,作者首先以“政治家的悲剧和文学家的幸运”为题,介绍和论述了苏轼的生活道路和一生事迹,接着论述了苏轼提出的“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散文主张,最后从“汪洋恣肆的论说文”、“异彩纷呈的杂文”、“似诗如画的散文赋”以及“挥洒自如的散文风格”诸方面对苏轼的散文作品做了全面的介绍和评价。在其他几章里,作者分别用“改革家的斗争生涯,政治家的散文主张”和“刚劲的笔力,奇峭的风格”为标题介绍了王安石的生平、文学主张和散文创作;用“一个颇有改声、深于儒学的古文家”和“雍容平和之文”为题介绍了曾巩其人其文;用“科举考试中的败者,古文创作上的名家”和“雄辩恣肆的散文”为题介绍了苏洵的生平和古文创作的成就与特色;用“提倡‘养气’说的著名散文家”和“汪洋澹泊的散文创作”为题,介绍了苏辙的生平、文学主张和散文创作。总之,作者对“唐宋八大家”的介绍较为详细、准确,他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另外,还有两章分别论述了“唐代古文运动”和“宋代新古文运动”,这对读者了解“唐宋八大家”的生平、文学主张和散文创作很有帮助。 《唐宋八大家》张健编著。1987年1月台北市时报文化出版事业公司出版,340页。列为“开卷丛书古典系列·中国历代经典宝库:24”。 唐宋八大家唐代散文家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散文家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的并称。他们是唐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或代表作家。文学成就都比较高,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很大。明初朱右编《八先生文集》,“八家”之名实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文编》,唐宋部分也仅选这八家。稍后的茅坤,根据朱右和唐顺之的选本,又编了这八家的文选,定名为《唐宋八大家文抄》,此书广泛流传,从此,“唐宋八大家”的名称也就随之而流行。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