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是指由一个蕴含式命题出发得到的四个相关命题, 蕴含式命题形如P→Q,可理解为如果P则Q,P称为前件或条件,Q称为后件或结论。与P→Q相关的四个命题是:❶P→Q称为原命题;❷Q→P称为逆命题,通过交换原命题中前件与后件得到; ❸ (P)→ (Q) 称为否命题, 通过同时否定原命题的前件与后件得到; ❹ (Q) → (P) 称为逆否命题, 是逆命题的否命题。例如,❶如果一个自然数能被6整除,那么它一定能被3整除(原命题);❷如果一个自然数能被3整除,那么它一定能被6整除(逆命题);❸如果一个自然数不能被6整除,那么它一定不能被3整除(否命题);❹如果一个自然数不能被3整除, 那么它一定不能被6整除。通过此例, 不难看到原命题的真值与逆命题及否命题的真值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由蕴含式真值与前、后件真值的关系(参见“形式逻辑”条),可以推知:原命题与逆否命题恒有相同的真值, 而逆命题与否命题恒有相同真值。如果两命题恒有相同真值,则称它们是等价命题,那么,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逆命题与否命题等价。设有原命题P→Q,如果原命题为真,则称P是Q的充分条件,如果逆命题Q→P为真则称P是Q的必要条件,如果原命题,逆命题均为真,则称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此时,P与Q等价,如上例,能被6整除就是能被3整除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而能被3整除则是能被6整除的必要条件。注意4个命题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 我们可以认定其中任何一个作为原命题,例如,P→Q是Q→P的逆命题,而(Q)→(P)是Q→P的否命题, (P) → (Q) 是Q→P的逆否命题。在推理过程中,等价命题可以彼此代替,例如可以用逆否命题代替原命题, 这给证明问题带来不少方便。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