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圣西门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圣西门1760-1825Shengximen, Saint-Simon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生于巴黎的一个贵族家庭, 承袭伯爵爵位。早年师从法国著名科学家、启蒙思想家达兰贝尔。17岁时作为少尉军官参加远征军,奔赴北美援助美国独立战争。1789年大革命开始后,从西班牙返回法国, 热情投入革命, 并且放弃了自己的贵族身份和伯爵爵位,一度更名为“公民包诺姆”,意为普通的好百姓。大革命后期, 他逐渐厌恶雅各宾党人的恐怖统治, 也对革命所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失望, 认为是“新封建社会”,因而对政治采取消极态度,从事金融投机活动, 1802年因投机失败而破产。此后开始研究和写作生涯, 在穷困中度过余生。在潦倒的生活中他与下层人民有了更深的接触,形成了他“改进最穷苦阶级命运”的理想。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真正“黑白颠倒的世界”,衣食不足的人每天必须丧失一部分必要的生活资料去增益富裕者多余的财富。他的理想社会是以“新基督教”为基础的“实业制度”社会,这是一个绝对平等的社会,不承认任何特权,人们按照最有利于生产的方式组织起来,一切人都要从事劳动。他意识到生产资料所有制形态对社会的决定作用。他反对以暴力手段实现理想社会,寄希望于开明的国王和有势力的“实业家”。著作有:《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的信》(1802)、《论实业制度》(1821)、《实业家问答》(1824),《新基督教》(1825)。

圣西门1760—1825ShengximenSaint—Simon

法国思想家,空想社会主义者。生于巴黎的一个贵族家庭。幼年师从法国著名学者、启蒙思想家达郎贝尔,受其影响。1777年到军中服役。1779年随军参加美国独立战争。1789年大革命开始后,热情投身于革命,放弃贵族称号和伯爵爵位,积极参加群众团体活动。大革命后期逐渐厌恶雅各宾党人的恐怖统治,也对革命所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失望,因而对政治采取消极态度。从1798年起致力于学习多方面的文化知识,批评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黑白颠倒的世界”,决心以“发明”和论证取代资本主义的新的社会制度为毕生使命。1802年开始研究与写作生涯,并创办《实业》杂志,宣传关于自己的主张。生活潦倒,仍顽强从事他的理想社会的研究工作。认为资本主义终将被另一个更高级、更完善的社会制度——“实业制度”所取代。在这个制度下,不存在一部分人统治、压迫另一部分人的现象,人们按照最有利于生产的方式组织起来,人人要劳动,“按能力计报酬,按工效定能力”。意识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要性,认为“这种制度正是社会大厦的基石。”反对以暴力手段实现理想社会,寄希望于开明的国王和有势力的“实业家”。晚年将关于理想社会制度的学说称为“新基督教”,为其涂上宗教色彩。


圣西门1762—1825Shengximen

19世纪初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的最早代表。出身贵族,曾参加美国独立战争, 同情法国革命。主要著作有《人类科学概论》、《新基督教》等。在圣西门看来, 每一种社会制度都包含着 “两种性质完全对立的力量”,由于它们之间的斗争,旧社会制度必然让位于新的社会制度,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连续的、上升的、进步的发展过程。他对这种规律的解释却是不科学的,以为人类的理智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他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和揭露,指出它是一个“是非颠倒的世界”。是一种丑恶的社会体系,其主要的弊端是“专横、无能和阴谋”。他把自己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叫做“实业制制度”。并幻想通过和平的方式加以实现。
圣西门认为社会的道德“保证”和道德基础,是一种富有哲理的“新基督教”,其基本原理是“所有的人都应相视为手足,都应互相帮助”。他极为重视教育,主张普遍推广人民教育,使教育和组织社会劳动的任务相结合。他把教育分为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在普通教育中道德教育占着首要地位。认为应当使新一代人认识个人对于社会应有的态度和责任,有遵守社会规范的习惯,引起儿童的高尚信仰,激发他们的高尚社会感情。把社会所负托的责任变为义务观念和热爱的对象。圣西门的思想虚悬在空中,但已指出未来社会的某些轮廓,具有历史意义。

圣西门1760—1825Claude Henri de Saint-Simon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曾参加过美国独立战争。认为历史是一个统一的、进步的、有规律的发展过程,资本主义社会是充满罪恶和灾难的“是非颠倒的世界”。幻想建立一个人人劳动、按“能力”分配、有计划地组织起来的社会,但仍保留私有制。反对暴力革命,认为科学、道德和宗教的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主张由知识分子和实业家领导社会的改造运动。主要著作有《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的信》、《人类科学概论》、《论实业制度》、《新基督教》等。参见“政治学”、“伦理学”、“教育”中的“圣西门”。


圣西门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类理性的发展,主要因素是教育、道德和科学。抨击资本主义是充满灾难和罪恶的世界。幻想建立一种可以使一切人得到最大限度的全体自由和个体自由、保证社会得到它所能享受到的最大安宁的实业制度。认为实业制度是最大限度的平等制度。不主张消灭私有制,反对暴力革命。主张用和平手段改造社会。参见“哲学”中的“圣西门”。


圣西门1760—1825Claude Henri de Rouvroy de Saint-Si-mon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曾参加美国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时支持革命,放弃贵族头衔。后脱离政治,从事著述。认为人类的黄金时代不在过去,而在将来。未来社会虽不消灭私有也不完全排除社会不平等现象,但国家将组织生产,实行有计划的协作,把对人的管理改为对物的管理,为人数最多的阶级谋福利。并认为理想社会的实现不是通过暴力而是依靠和平。著有《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的信》、《论实业制度》等。参见“哲学”、“伦理学”、“教育学”、“政治学”中的“圣西门”。


圣西门

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是“是非颠倒的世界”,明确提出“劳动是一切道德的源泉”。把“人人都应当兄弟相待”的博爱精神作为新社会的道德原则。强调个人利益应与公共利益相结合。参见“历史”中的“圣西门”。


圣西门1760—1825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幻想通过教育、科学、道德和宗教的进步以及非暴力革命来实现其理想的社会。要求在无产阶级中普及教育。参见“哲学”中的“圣西门”。

圣西门1760—1825Claude Henride Saintsimen

19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贵族出身,从小受过良好教育,青年时代受启蒙思想影响,参加过法国大革命。主要著作有《人类科学概论》、 《论实业体系》、《新基督教》等。圣西门对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道德上的败坏,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是按照人的才能品质去评价人的道德,而是以金钱为标准。他把劳动看作是一切美德的源泉,认为在新的社会制度下,劳动不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受人尊重的美德;而懒散闲逸则是万恶之母。他设想在理想的社会中,由于消灭了旧制度中一部分人统治一部分人的现象,因而人对人的管理和统治将被人对物的统治所代替,这样不仅使人的智力才能得到发展,而且使人的道德品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他反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禁欲主义,肯定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享受。他明确指出幸福是人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需要的满足,并且认为只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和科学文化才能使人幸福。圣西门还力图复兴早期基督教的博爱精神,建立一个新基督教。他要使一切道德都直接来自“人人都是兄弟”这一原则。按照他的新基督教思想,新的社会制度不是运用暴力实现的,而是通过和平手段,即用道德劝说的办法,实现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共同协作,建立起他的“实业制度”,达到理想社会的实现。圣西门的伦理思想不仅具有空想性质,而且也表现了明显的资产阶级思想倾向。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4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