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夏小正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51 夏小正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科学文献之一。相传所记为夏代的历法,《大戴礼记》中的一篇。后人对成书年代有争议,但至迟春秋时期(前8世纪至前5世纪)已有此书。共463字,按夏代历法12个月的顺序列12条,分别记述每月的天象、气象、物候以及相应的农事、政事。其中天象部分包括昏中星、旦中星,晨见夕伏的恒星,初昏北斗斗柄指向,银河及太阳在星空间的位置等内容。例如:“正月鞠则见,初昏参中,斗柄悬在下。”夏小正将天象和物候、气象与农时节令联系起来,反映了农耕社会从以物候定农时的自然阶段向以天象定农时的观象授时阶段的过渡情况。

《夏小正》Xia xiaozheng

中国最古老的记载农业气象知识的著作之一。书中记载各月的天象、气候、物候和相应的农事活动。为西汉戴德采自先秦旧籍编定的《礼记》(《大戴礼记》)中的一篇。《礼记》中的《夏小正》既有经又有传, 经即《夏小正》本文, 是一本起源于淮海地区的农家历书性著作, 作者不详, 成书年代一说是夏朝末年; 一说是春秋时代。从农业生产水平、气象条件以及其他方面分析来看, 成书于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较为合理。例如正月的记载是:“启蛰;雁北乡; 雉震响; 鱼陟负冰”。天象是“鞠则见;初昏参中; 斗柄悬在下”。气候是 “时有俊风; 寒日涤冻涂。”相应的农事活动是“农纬厥耒”, 说的是这时农人修理耕田之耒; “农率均田”; 是说农人在这时依法整理田地。这些都为春秋时代的写照。但其经文已不完全是原作, 揉杂重复, 难免有错。

《夏小正》Farmer's Almanac

先秦时期的农家历。原是《大戴礼记》中的第47篇,一般认为是战国早期儒生的著作。《夏小正》用的是夏历,分别在十二个月中记载每个月的物候、气象、天文,以及渔猎、农耕、蚕桑、制衣、养马,或其他事项,其中关于物候的记载比较突出。

夏小正

❶四卷。清周梦龄 (生卒年不详)辑注。周梦龄,字蕖庄,湖北黄陂(今湖北黄陂县北)人,乾隆间诸生。是书以宋傅崧卿《夏小正》注本为主,采诸家之说以补其讹阙,也分为春、夏、秋、冬四卷。所不同的是,其书经传分条录记,经则抬格写,传则低格写;所取训诂即随文夹注,不仅解释音义,且于各家传本,时亦著其异同。是书注语虽过于简略,精义不多,但能抓住大概,使人易于领会。惟其既为辑注,则应将所录之注的出处全都列出,方称允当,而是书或记或不记,条例不一,则旧说新见无法剖别。案《夏小正》一书传写多误,有赖于作者订正。诸家辨证,大都附记自见,未敢轻移正文,而周氏逞其私臆,于经传多所窜改。如“七月初昏织女正东乡”与“斗柄悬在下则旦”,原书错落以记,是书并书之;又改十月星候为“初昏织女在北乡,南门见则旦”,也并列而书。周氏谓徐圃臣精于星度,故所论诸星悉依其解,检徐氏之书,固如是说,然未擅改经文。是书有秘书二十八种本。
❷一卷。清程际盛 (生卒年不详)撰。程际盛,原名炎,字焕若,号东冶,长洲 (今江苏吴县)人。乾隆进士,所著书刊为《稻香楼八种》。不闻有《夏小正》注,诸家目录也没著录是书。是书所注,大多集录前人之说,无所发明,且很简陋。注中有“曾按”者,不知为何人,似此书不出于程氏一人之手。程氏全集中未录此书,此书或为家塾读本,今据《稻香楼八种》本录。

《夏小正》

中国现存较早的天文学著作之一。约成于战国,因被认为是夏代的历法而冠之以夏。《夏小正》原是西汉戴德《大戴礼记》的第四十七篇。文辞古朴简练。书中内容是根据天象和物候定季节、月份气象和农作、政事等。其中天象载有昏中星、旦中星、晨见和夕伏的恒星、初昏北斗斗柄指向、银河位置及太阳位置等。《夏小正》明显地将天象与物候、气象和农时节令联系起来,提供了从以观察物候定农时的自然历阶段向以观察天象确定农时的观象授时阶段过渡的情况。该书对研究古代天文、历法、农学等均有参考价值。宋傅崧卿曾校勘编订有《夏小正戴氏传》。清任兆麟有《夏小正注》,程鸿诏有《夏小正集说》等。近人洪震煊注本较通俗适用。有《说郛》及《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5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