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管理
外汇管理又称外汇管制。从广义上,它是指国际间所有能够影响到外汇在国与国之间正常运动的政策措施。从狭义上,它是指一个国家在外汇的收、支、存、兑等方面所实施的具有限制性意义的法令、规定、制度及措施等。
外汇管理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各个历史时期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需要以及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紧密相联的。同时,外汇管理的发展变化也总是与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相结合的。在金本位制度时期,正常的国际交往中基本上不存在外汇管理。金本位制度是一种最理想的国际制度,各国货币均以黄金作为联系标准,而在黄金又普遍用着国际清算手段的情况下,国际间的经济贸易交往以及短期资本流动,其所引起的黄金在国与国之间流出和流入,均受到黄金输送点、各国的货币供应量以及价格和利率水平这三个因素的自动调节。由于这种平衡机制的存在,使得各国的外汇供给、汇率变动以及国际收支不需要以行政性或法律性的人为手段来调节,只需要通过这种平衡机制来达到均衡。一战的爆发打破了金本位制存在的外部环境,参战各国先后取消了金本位制度,禁止黄金输出,停止外汇自由买卖,外汇管理便产生了。一战结束后,各国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汇率基本平衡,战时实行外汇管理的国家,又先后取消了外汇管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美、英、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萧条,经济不发达国家以及债务国,又不得不先后恢复了外汇管理,采取全面集中分配外汇、严格控制外汇等一系列限制外汇自由出入国的措施,而那些经济实力强、外汇资金富裕的国家则采用设立外汇平准基金等手段,控制外汇汇率,争取扩大出口,争夺国际市场,以平衡国际收支。二战期间,在当时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除少数十多个国家外,均为适应战时需要而普遍实施外汇管理。1944年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它的一个重要宗旨就是清除阻碍国际贸易和资金流动的外汇管理。从50年代后期开始,英、法、意、荷、比、西德、卢森堡、西班牙、瑞典、挪威、丹麦、奥地利、爱尔兰十四国以及日本先后实行了有限度的货币自由兑换,60—70年代以后,西方主要工业国家进一步解除了外汇管制措施,实行了全面的货币自由兑换。同时,亚太地区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及地区和中东一些国家,也逐步放宽以至取消了大部分外汇管理。80年代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形成,取消外汇管理更成为一种明显的发展趋势。但与此同时,在过去的40年中,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一直面临生产落后、外汇严重短缺、国际收支恶化等困难,为了保护和发展本国民族经济,稳定本国货币汇率,平衡国际收支,大都实行比较严格的外汇管理。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外汇安排和外汇限制》 年报的划分,外汇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汇率管理。实行外汇管理的国家,一般要对本国货币对外币的兑换率进行行政的或经济的管理和控制,以达到国际收支平衡的目的。其管理的形式主要包括:
❶政府直接管制汇率,即由政府的主管部门按照国家的政策及国际收支状况等,制订、调整和公布官定汇率,并且规定本国的有关外汇收付必须按照官定汇率买卖本外币。
❷实行复汇率制度,主要是实行差别汇率,或是实行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方混合制度。
❸运用经济手段干预汇率,即由政府责成中央银行或货币管理当局建立外汇平准基金,在市场上不断地买进或抛售外汇,干预本币的汇率变动,以达到调节外汇供求,稳定汇率的目的。
(2) 进口付汇管理。对于进口付汇管理采取的形式有:
❶进口许可证制度,即由管汇当局签发进口许可证,进口商品只有获得许可证方能购买进口所需的外汇。
❷进口预交保证金制度,即进口商在进口前必须向指定银行预存一定数额的进口贷款,银行不付利息,预存保证金的比例和存期按进口的不同商品作不同规定。
❸征税制度,即对进口商购买外汇时征收一定的外汇税,或征收进口税、进口附加税以及反倾销税等。
❹进口专营制度,即所有进口或规定范围内的进口统一由国家指定的机构办理,其他企业不得参与进口业务。
❺规定进口支付条件制度,包括规定在一定时间内限制使用某几种外国货币;调整开立信用证的押金额; 规定必须取得外国提供的出口信贷等等。
(3) 出口收汇管理。一般采取颁发出口许可证制度,即出口商在申请出口许可证时要申报出口商品的价格、金额、收汇方法、结算货币和期限等。出口商在收到外汇后,也必须及时向管汇当局申报,并把所得外汇全部或部分地按官定汇率交售给指定银行。管汇当局要对出口商的收汇随时进行检查监督,以保证出口所得外汇能及时足额地收回国内。各国一般都采取鼓励出口创汇的政策,这些政策包括银行的信贷支持、财政的出口补贴、税务部门的出口退税、以及特殊的汇率政策等。
(4) 非贸易外汇收支管理。其管理范围较广,包括运输费、保险费、港口使用费、邮电费、佣金利润、股息、利息、专利费、稿费、旅游费等。对于进出口贸易的从属费用,如运费、保费、佣金等,基本按贸易外汇管制办法处理; 对其他的非贸易外汇收入,一般要求卖给国家指定银行,但可给予一定的优惠。对非贸易外汇支出控制措施,与贸易外汇管制相近,包括许可证审批、预付存款、征收外汇购买税、规定每次购买外汇的间隔时间等。发达国家以及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及地区对非贸易外汇收支无任何限制或极少限制。
(5) 资本流动管理。发展中国家通常把资本流入作为发展本国经济的一个资金来源,因而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外国资本在本国投资,吸引外资流入。包括采取税收、劳动工资、土地使用等各种优惠政策。同时为了避免本国资金外逃,也采取严格的措施限制本国资金流出。工业化发达国家一般对资本流入和流出没有限制,但当资本的流动足以影响到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以及国际收支平衡时,也采取管理控制措施,如调整利率、控制本国企业向外借款、限制非居民购买本国有价证券、规定银行吸收非居民存款要缴纳较高或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等等。
(6) 黄金及现钞管理。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一般禁止私人输出黄金,也不允许黄金用于国际间的买卖和借贷,必要时只能通过中央银行或指定银行办理; 对于携带贵金属饰品及工艺品出境也有一定数额限制。对于输出本国现钞,没有实现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一般禁止本币现钞出境; 实行自由兑换的国家,准许本币现钞出境,但一般都规定一个最高限额,超过限额须经管汇当局批准。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实行外汇管理都是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但在实施外汇管理的过程中,必将同时给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带来利、弊两方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