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和国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大和国Daheguo3-7世纪在西日本出现的奴隶制国家。中心在大和(奈良),故名。据《三国志·魏志·倭人传》记载,大和国有女王卑弥呼,统辖21个部落,7万余户,以婢千人自恃,死后作大冢,径百余步,殉葬奴婢百余人。卑弥呼与曹魏有密切的外交来往,10年内双方使节来往达6次之多。5世纪初,刘宋时期,赞、珍、济、兴、武五代倭王遣使中国13次。据研究,这五代倭王就是大和国的统治者天皇。478年倭王武(雄略天皇)致书刘宋顺帝,描写大和统一西日本的经过。大和国的社会性质有奴、封两说,但以奴隶制说较为有力。据日本学者井上清研究,大和劳动人民中奴婢占10%,部民占30%,自由民占60%。部民主要来源有被征服部落,也有中朝移民或战俘(归化人)。归化人带来先进技术,对大和经济进步做出重大贡献。有学者研究,部民以类似罗马帝国的隶农型为主,奴隶型或农奴型的不多。天皇拥有大量领地,称“屯仓”,贵族领地叫“田庄”。天皇生活豪华,死后葬在高大坟墓里,并有金、银、珠宝陪葬。堺市附近有倭王赞(仁德天皇)的坟墓,长近480米,宽300米,高27米,从遥远的海上可以望见。有人估计,若每人日运土1立方米,则1000人劳动4年方可把土运齐。墓前铺着远方运来的花冈岩石板,墓里有金、银、珠宝殉葬,说明剥削日益加深。 大和国Daheguo约3世纪在日本奈良形成的古国,亦称大和朝廷。大和国家实行奴隶主贵族联合专政,最高统治者为大王。大和贵族不断向外扩张侵略,4世纪前半期,大和国的势力已发展到日本关东地区,至5世纪时大体上统一了日本。大和国内受压迫和剥削的劳动群众是奴隶和部民。奴隶和部民占当时日本人口的一半以上。由于奴隶和部民深受压迫,阶级矛盾十分尖锐。6世纪时,社会动荡不安,大贵族专权,王权衰落。645年,以中大兄皇子、中臣镰足为首的改革派发动政变、消灭了旧贵族势力的代表苏我氏,进行大化改新,确立了天皇统治,大和时代结束。大和统治时代,日本与中国交往密切,中国文化陆续传到日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