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盂鼎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60 大盂鼎又称盂鼎。西周康王时期重器。清道光初年出土于陕西岐山县礼村。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公斤。圆腹三足,腹下略鼓,立耳,腹与足部饰兽面纹。腹内壁铸铭文19行,共291字。内容为康王二十三年(前990)贵族盂受策命时,康王对盂的训诫,有对文、武二王的颂赞,对商殷亡国原因的分析,对盂的期望及赏赐等。是研究周代社会的重要史料。 004 大盂鼎西周康王赐给贵族“盂”的鼎。在陕西郿县出土。造型优美,庄重。鼎圆形,带双耳,三柱足,装饰有饕餮纹。内壁铸铭文291字。反映了西周青铜冶炼技术的高超水平。 191 大盂鼎西周初期。清道光(1821—1850)间陕西岐山礼村出土。高101.9厘米,重153.5厘米。圆腹、双耳、三足。腹与足均饰兽面纹。腹内壁铸铭文291字,记载康王二十三年贵族盂受策命时,周王昭告周立国的经验和殷丧国的教训,命令盂效忠,赐给盂1700多奴隶和许多物品。铭文是研究西周奴隶社会历史的重要史料。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大盂鼎即“盂鼎”。 大盂鼎大盂鼎是西周康王时代青铜器。清道光 (1821—1850) 间陕西岐山礼村出土。圆腹,三足,腹和足部都饰兽面纹。高101.9厘米,重153.5千克。腹内壁铸铭文291字,记载周康王二十三年贵族盂受策命时,周王昭告周立国的经验和殷丧国的教训,命令盂效忠,赐给盂一千多名奴隶,以及许多物品。在所赐给的奴隶中,包括周人原有的和掳自殷人的夷族奴隶两部分,其中有农业生产奴隶和养马赶车的奴隶,也有管家的奴隶。铭文是研究西周奴隶社会历史的重要史料。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大盂鼎大盂鼎是西周康王时代青铜器。清道光 (1821—1850)间陕西岐山礼村出土。圆腹,三足,腹和足部都饰兽面纹。高101.9厘米,重153.5千克。腹内壁铸铭文291字,记载周康王二十三年贵族盂受策命时,周王诏告周立国的经验和殷丧国的教训,命令盂效忠,赐给盂一千多名奴隶,以及许多物品。在所赐给的奴隶中,包括周人原有的和掳自殷人的夷族奴隶两部分,其中有农业生产奴隶和养马赶车的奴隶,也有管家的奴隶。铭文是研究西周奴隶社会历史的重要史料。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