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藤峡瑶民起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大藤峡瑶民起义明正统至嘉靖(1442—1539)年间广西中部大藤峡瑶民起义。从洪武八年(1375)起, 大藤峡瑶族不断掀起反抗明王朝压迫的斗争。正统七年(1442)瑶族蓝受贰领导瑶民起义, 以大藤峡石门等地为据点,组织数百人队伍,打击贪官污吏, 严惩豪强地主。不久被害。侯大苟继起领导斗争。正统十一年春,组织义军二、三千人,先后攻破州县,影响扩及两广的高、廉、雷、肇、韶、梧等六府地区,队伍发展到万余人。成化元年(1465), 明将韩雍率官兵十六万围攻大藤峡, 侯大苟在九层楼(山名) 战斗中牺牲。翌年, 余部在侯郑昂带领下攻入浔州(今桂平)府城,并一度攻占容、藤两县, 斗争持续数十年。正德五年(1510)后,义军又形活跃,沿江数百里, 出没不定。嘉靖七年(1528)王守仁又以广西、湖广土兵进行镇压。十六年侯公丁继续进行斗争, 不久又被诱杀。明廷为彻底镇压大藤峡瑶民起义, 遣派蔡经、翁万达、田汝成等于十八年率军五万余合围大藤峡,大肆屠杀。瑶民退避山谷,四散各地,起义宣告失败。后明朝在此编保甲, 立营堡,设督备,改州治等,强化其统治。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