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太医院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太医院官署名。金国始置,元、明、清各代均沿置。掌为皇宫内院及百官治病用药事。《金史·百官志二》:“太医院:提点,正五品;使,从五品;副使,从六品;判官,从八品。掌诸医药,总判院事。管勾,从九品,随科至10人设1员,以术精者充。如不至10人并至10人置。正奉上太医,副奉上太医、长行太医,10科额50人。”《明史·职官志三》:“太医院:院使1人,(正五品);院判2人,(正六品)。其属,御医4人,〔正八品,后增至18人,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定设10人〕;吏目1人,(从九品,隆庆五年定设10人)。生药库、惠民药局,各大使1人,副使1人。太医院掌医疗之法。” 太医院明清时为宫廷最高医学机构 金代已置,略同于宋翰林医官院; 元承袭之,隶宣徽院;明初置医学提举司,寻改太医监,又改监为院,设院使秩正三品,及同知、院判、典簿等职官。御医由太医院医士充任。医学教育及考试也由太医院掌管。御药房修制药饵、御药库轮值及诸州县医药管理,太医院均参与。清更设管理院事王大臣一人(特简),职能及官吏、御医、医士等略同。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