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奥尔波特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奥尔波特1897—1967Ao'erbote, G. Allporl,美国心理学家,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1922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后就学于柏林大学、汉堡大学和英国的剑桥大学。回到美国后,在哈佛大学教学。他的许多研究,包括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研究,都是在哈佛社会关系学院完成的。在这里他还担任了《变态和社会心理学》杂志的编辑。主要著作有《人格》(1937)、《传闻的心理学》(1947)、《生成: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看法》(1955)和《人格的模式和成长》(1961)等。奥尔波特强调人格的个别差异。按照他的看法,人格结构中包含两种特质:一是个人特质;二是共同特质。他把特质解释为个人对环境中的刺激进行反应时的一种内在倾向,而这种倾向乃是由个人的遗传与环境(学习)两方面的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奥尔波特把个人特质又分为三种:一为首要特质;二为重要特质;三为次要特质。次要特质只是个人在适应环境时的某些暂时性的行为倾向,不是决定个人人格的主要因素。奥尔波特还认为,人格就是人的内驱力和环境因素协调而形成的适应模式。这种模式一经形成即独立于最初的原始式内驱力,已形成的模式的活动也有自主性,这就是他的“机能自主”的思想。他用各种人格特质的两极,如:活泼一呆滞、支配一顺从等作出一定的心理图式,以表示一个人的人格特点。 奥尔波特1897—1967Gordon Willard Allport美国心理学家。以研究人格而驰名。认为人格是个人适应环境的身心动力结构,结构的中心是人格的动机领域,人格心理学主要是研究每个人的独特性和构造上的整体性。制定测量支配—顺从关系调查表以及测量兴趣的相对强度的调查表,被广泛采用。主要著作有《人格:心理学的解释》、《人格的本质》、《人格的模式与成长》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