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妙悟说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妙悟说miaowushuo

“悟”本是一个佛教用语。南朝僧人竺道生在《维摩经论》中曾提出“顿悟成佛”之说,唐代盛行的禅宗更以“悟”为参禅法门。禅字以“真如”“佛性”为最高真理,对它一般认识方式无法把握,只有凭借带有神秘色彩的直觉——“悟”才能认识它。南宋诗论家严羽从佛教哲学中得到启示,以禅喻诗,提出“妙悟”说。他写道:“大抵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于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妙悟”即是作家以体验、灵感,凭艺术直觉进行创作的一种能力。
严羽的“妙悟”说是建立在他对诗歌审美特征的把握之上的。他认为诗歌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创造,具有“别材”“别趣”。它“不涉理路,不落含筌”“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因此,诗歌创作也必然不靠“才学”不靠“议论”,不能用一般概念和逻辑思维来进行。只有“妙悟”——艺术直觉,才能创造这样超尘绝俗的艺术境界。但严羽并不因此而反对才学和知识,也不反对在诗中包含理性观念,他只是认为它们不能直接进入艺术而已。
严羽的“妙悟”说乃是对艺术思维规律的深刻把握。它对于今天我们研究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深入认识艺术活动的独特本质与规律有很高借鉴价值。

妙悟说

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的美学概念。主张把审美直觉和逻辑思维区分开来,艺术家应让人从艺术形象中领悟出万物中最精微的东西,并以不直说为妙。要求艺术家有高度的艺术鉴赏力和创造诗歌意境的能力,即所谓具有“第一义之悟”和“透彻之悟”。妙悟的过程其实就是认识艺术特征和掌握艺术表现力的过程。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5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