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绍兴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绍兴

分类:【文化精萃】

位于浙江省宁绍平原西部,北滨钱塘江,南依会稽山,自然环境十分优越。相传夏禹治水后大会诸侯于会稽山,“计功而崩,因葬焉”。春秋时越国都城,越王勾践在此发愤图强卧薪尝胆,最后灭吴国。秦始皇东巡浙江,“上会稽,祭大禹”,令丞相李斯撰《会稽铭文》刻石山上。东晋时“书圣”王羲之任右将军会稽内史,在此写下书法杰作《兰亭序》。隋时称越州。南宋高宗时(1131年) 为培都,升州为府,冠以“绍兴”纪元,故得名。绍兴历史上人才辈出,名流荟萃。著名的文物古迹有:大禹陵、越王台、兰亭、宋六陵、沈园,青藤书屋、秋瑾故居、鲁迅纪念馆和周恩来故居等。

绍兴古称会稽、山阴、越州,位于宁绍平原西部,会稽山北麓。西距杭州58公里,东距宁波110公里。这里河网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我国江南有名的鱼米之乡。又称为“中国的威尼斯”,有“水乡、桥乡、酒乡、兰乡”之誉。绍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的足迹。据古籍记载,大禹东巡到苗山大会诸候,计功封爵,故苗山又称会稽山,会稽之称始于此。大禹死后也葬在会稽山,禹穴、禹陵、禹庙一直保留至今。传说舜也曾到过越地,绍兴城东南有舜王庙。春秋战国末期越王勾践,是今天绍兴古城的奠基人,勾践在此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在公元前473年一举灭吴,完成复国大业。越城遗址、西施山、投醪河、越王台、文种墓和峰火台等古越遗址,至今犹存。公元前211年,秦始皇东巡会稽,致祭大禹,登山望海,并令李斯勒石立碑,这就是著名于世的“秦会稽刻石”。此后历代名人,如汉代的思想家王充、学者严子陵、水利专家马臻、书法家蔡邕、东晋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唐代的大诗人贺知章、李白、杜甫和元稹等都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众多的遗址、遗迹以及赞美越地风情的诗文;此后,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明代书画大家徐渭,文学家张岱、王思任,哲学家刘宗周,清代著名画家陈洪绶、任伯年、赵之谦及近代民主革命先躯秋瑾、徐锡麟、陶成章、蔡元培、文学家鲁迅等众多的越地英才,为故乡留下了许多名胜及丰厚的文化遗产。绍兴古城河道如织,石桥林立,堪称江南有名的水城。城内三山鼎立,遥相呼应,山上绿树成荫,苍翠欲滴,城外有东湖、鉴湖、石佛寺、柯岩、吼山等风景区,奇石突兀,河水如碧,古树列屏,曲径通幽,令人留连忘返。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