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孟东野诗集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孟东野诗集

诗集。唐人孟郊(751—814)撰。十卷。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少隐嵩山。性介少合。年近五十登贞元进士。调溧阳县尉。郑余庆为东都留守,署水陆转运判官。是集为北宋宋敏求编辑。收诗五百十一首。分乐府、感兴、咏怀、游适、居处、行役、纪赠、怀寄、酬答、送别、咏物、杂题、哀伤、联句十四种。又以赞书二系于后。成为以后孟诗祖本。诗多苦寒之音,以伤时感事、反映民间疾苦为主。长于五言古诗,与贾岛齐名。苏轼评“郊寒岛瘦”,颇得诗家首肯。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浅率,追求瘦硬。得韩愈推许。代表作有《贫女辞》、《寒地百姓吟》、《秋怀》等。其《游子吟》尤脍炙人口,历代咏唱不衰。然有些作品过于艰涩,缺乏天然情趣。有《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刊本。《四部备要》据明刻本排印。此外还有明、清抄本、刻本。各本互有小出入。一九五九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铅印本据各本校订,为最佳本。

孟东野诗集

别集。十卷。唐孟郊撰。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屡试不第,四十六岁才中进士,五十岁始作溧阳尉,后辞官,五十六岁后为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等小官。六十四岁时郑余庆招为兴元军参谋,行至阌乡,暴病去世。
《孟东野诗集》分乐府、感兴、咏怀、游适、居处、行役、纪赠、怀寄、酬答、送别、咏物、杂题、哀伤、联句十四类。末附赞一篇,书一篇。
孟郊仕途多舛,疲于生计,又不苟同流俗,因而一生穷困潦倒。他的诗大部分是写自身饥寒贫困的生活状况。如“食荠肠亦苦,强笑声无欢”(《赠崔纯亮》),“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借车》),“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秋至老更贫,破屋无门扉,一片月落床,四壁风入衣”(《秋怀》)。这些号寒诉苦的诗歌,不只是写出了他个人的悲惨处境,应该说是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坎坷不遇的知识分子的生活实况,抒发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苦闷。
孟郊对劳动人民的苦难有较为深刻的体会,他的诗揭露社会现实矛盾也比较尖锐。有讽刺豪门权贵骄奢淫逸生活的《长安早春》、《长安道》,有谴责藩镇罪恶的《征妇怨》、《感怀》(孟冬阴气交)、《杀气不在边》、《伤春》、《吊国殇》,有同情人民疾苦,愤慨贫富不平的《织妇辞》。又如《寒地百姓吟》,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揭示了两个阶级两种生活的不同:寒地百姓在严冬的痛苦煎熬中,愿为投火而死的飞蛾而不得,豪门贵族通宵宴饮、穷奢极欲,引起人们强烈的震惊和义愤。
孟郊是以苦吟著名的诗人,与贾岛齐名。他的苦吟,有时是为了追求奇险,但主要还是为了使内容表达得更深刻警辟。他反对大历以来那些流连光景,娱乐统治阶级的平庸浮艳诗风,写诗态度严肃,追求避熟就生,不用典故词藻,擅长白描手法,善于化平凡为新奇,形象突兀,用字冷僻,显示出寒瘦奇警的艺术风格。如“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游终南山》),“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霜气人病骨,老人身生冰”(《秋怀》)可见他刻意追求表情达意的新奇,透僻,造诣很深。而他的《游子吟》则吸收了古代乐府民歌的特色,平易流畅。描写游子将行,慈母缝征衣,尚未登程,已恐迟归的动作意态,胜于万语千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乃千古名句。但是孟郊有不少诗过于生涩而不易读懂,竟使读者觉得如同吃“小鱼空鳌”(苏轼《读孟郊诗》)一样乏味。在中唐诗人中,孟郊不及韩愈雄奇豪放,也不及李贺秾郁瑰丽,但他比贾岛深沉一些。
《孟冬野诗集》最早为宋人宋敏求编录。有明毛晋刻本,影印明弘治刻本及近人陶湘影印士礼居藏宋刊本。通行本有汲古阁本、闵刻朱墨本、《四部丛刊》影印杭州叶氏藏明弘治本。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华忱之校订《孟东野诗集》,末附孟郊年谱、遗事辑录。

孟东野诗集

别集。唐孟郊(字东野)作。北宋宋敏求编,十卷,分十四类。凡诗511首,并附赞一篇,书一篇。有明毛晋刻本等。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华忱之校点本。

孟东野诗集

别集名。唐孟郊作。北宋宋敏求编录。凡10卷,分乐府、感兴、咏怀、游适、居处等14类,存诗511首。末附赞一篇,书两篇。有明毛晋刻本、影印明弘治刻本及近人陶湘影印士礼居藏宋刻本。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华忱之校定《孟东野诗集》,末附孟郊年谱、遗事辑录。集中所存500余首诗中,以短篇五古最多,没有律诗。艺术上不蹈袭陈言,擅长用白描手法,不用典故词藻,语言明白简素,而又力避平庸浅易;或“钩章棘句,掐擢胃肾”(《墓志》),精思苦炼,雕刻其险;一扫大历以来的靡弱诗风。内容上有的诗篇反映时代现实、揭露藩镇罪恶,如《征妇怨》,《感怀》、《杀气不在边》、《伤春》等;有的同情百姓疾苦,抨击贫富不均,如《织妇辞》、《寒地百姓吟》等,有的表现骨肉深情,如《游子吟》、《结爱》、《杏殇》等;有的描摹山水风景,如《汝州南潭陪陆中丞公宴》、《石淙》、《寒溪》等。虽反映社会生活内容不同,然皆造境深刻奇警,表现凝炼集中,体现了孟诗的特点。宋梅尧臣、谢翱,清胡天游、江湜、许承尧等人诗作皆受其影响。对孟诗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持褒论者,韩愈、李观之后,有贯休、黄庭坚、潘德舆、陈衍等、持贬论者,有苏轼、严羽、元好问、王闿运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3:0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