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孟东野诗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孟东野诗集诗集。唐人孟郊(751—814)撰。十卷。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少隐嵩山。性介少合。年近五十登贞元进士。调溧阳县尉。郑余庆为东都留守,署水陆转运判官。是集为北宋宋敏求编辑。收诗五百十一首。分乐府、感兴、咏怀、游适、居处、行役、纪赠、怀寄、酬答、送别、咏物、杂题、哀伤、联句十四种。又以赞书二系于后。成为以后孟诗祖本。诗多苦寒之音,以伤时感事、反映民间疾苦为主。长于五言古诗,与贾岛齐名。苏轼评“郊寒岛瘦”,颇得诗家首肯。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浅率,追求瘦硬。得韩愈推许。代表作有《贫女辞》、《寒地百姓吟》、《秋怀》等。其《游子吟》尤脍炙人口,历代咏唱不衰。然有些作品过于艰涩,缺乏天然情趣。有《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刊本。《四部备要》据明刻本排印。此外还有明、清抄本、刻本。各本互有小出入。一九五九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铅印本据各本校订,为最佳本。 孟东野诗集别集。十卷。唐孟郊撰。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屡试不第,四十六岁才中进士,五十岁始作溧阳尉,后辞官,五十六岁后为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等小官。六十四岁时郑余庆招为兴元军参谋,行至阌乡,暴病去世。 孟东野诗集别集。唐孟郊(字东野)作。北宋宋敏求编,十卷,分十四类。凡诗511首,并附赞一篇,书一篇。有明毛晋刻本等。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华忱之校点本。 孟东野诗集别集名。唐孟郊作。北宋宋敏求编录。凡10卷,分乐府、感兴、咏怀、游适、居处等14类,存诗511首。末附赞一篇,书两篇。有明毛晋刻本、影印明弘治刻本及近人陶湘影印士礼居藏宋刻本。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华忱之校定《孟东野诗集》,末附孟郊年谱、遗事辑录。集中所存500余首诗中,以短篇五古最多,没有律诗。艺术上不蹈袭陈言,擅长用白描手法,不用典故词藻,语言明白简素,而又力避平庸浅易;或“钩章棘句,掐擢胃肾”(《墓志》),精思苦炼,雕刻其险;一扫大历以来的靡弱诗风。内容上有的诗篇反映时代现实、揭露藩镇罪恶,如《征妇怨》,《感怀》、《杀气不在边》、《伤春》等;有的同情百姓疾苦,抨击贫富不均,如《织妇辞》、《寒地百姓吟》等,有的表现骨肉深情,如《游子吟》、《结爱》、《杏殇》等;有的描摹山水风景,如《汝州南潭陪陆中丞公宴》、《石淙》、《寒溪》等。虽反映社会生活内容不同,然皆造境深刻奇警,表现凝炼集中,体现了孟诗的特点。宋梅尧臣、谢翱,清胡天游、江湜、许承尧等人诗作皆受其影响。对孟诗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持褒论者,韩愈、李观之后,有贯休、黄庭坚、潘德舆、陈衍等、持贬论者,有苏轼、严羽、元好问、王闿运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