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宋仁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宋仁宗1010—1063即赵祯,初名受益,后改祯。是真宗赵恒第六子。母李宸妃。因章献刘皇后无子,过为养子。旧史记载赵祯 “天性仁孝宽裕,喜愠不形于色”。继位前,大中祥符七年(1014) 受封为庆国公,次年又封寿春郡王。天禧元年 (1017) 兼中书令,次年封昇王,同年册立为皇太子。乾兴元年 (1022) 二月真宗卒,赵祯即位。时年十三岁。因年幼,太后刘氏听政称制十一年。太后崩,始亲政。其统治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皆有所发展。但土地兼并现象加剧,官僚机构宠大,文武官员较真宗时增加一倍; 军队由宋初的三十七万猛增到一百二十五万,冗官、冗兵、冗费严重。当时西夏渐盛,宝元二年 (1039) 以后不断侵宋。仁宗任韩琦、范仲淹驻西北以拒西夏 庆历三年(1043),宋军与西夏军在好水川 (今甘肃隆德甜水河) 交战,结果大败,损失惨重。次年宋夏议和,宋朝每年给西夏银七万二千两、绢十五万三千匹、茶三万斤。庆历二年,辽亦乘机索取关南十余县之地,仁宗派富弼使辽,以岁增银十万两、绢十万匹,求得宋辽无战事。由于奉饷大增加和支付恨额岁币,国家财政空虚,仁宗加重赋税,至使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庆历三年起用范仲淹等进行改革,针对当时积弊,范仲淹提出了十项改革措施: 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推恩信、重命令、减徭役。史称 “庆历新政”。但实施不到一年,因遭到大官僚集团的反对而失败。嘉祐三年 (1058) 王安石向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却未引起仁宗重视。仁宗晚年,社会矛盾迅速发展,出现了 “积贫积弱” 的严重局面。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有八位皇后,三子,十三公主。 宋仁宗1010—1063北宋皇帝(1022—1063)。名赵祯。真宗子。统治期间对西夏战争屡败,被迫以“岁赐”银、绢、茶妥协,对辽也以增纳岁币求和。土地兼并及冗官、冗兵、冗费现象日益严重,虽起用范仲淹等进行改革,但结果失败。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