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宫体诗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353 宫体诗

南朝梁、陈之际流行于宫廷的一种诗体。其内容主要是描写妇女生活和形态体貌,表现闺思闺怨之情。其诗情调流于轻艳。诗风失之柔靡,少数作品露骨地表现色情,格调庸俗低下。“宫体”一词,见于《梁书·简文帝纪》:“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曰宫体。”主要宫体诗人有萧纲、萧绎、徐摛、庾肩吾、徐陵等。他们也写过一些清新婉丽的好诗。宫体诗总的倾向是更趋格律化,对后来的律诗的形成,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并影响了后来的作家。

宫体诗gongtishi

南朝梁代为宫廷创作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宫体”之名,始见于《梁书·简文帝纪》对萧纲的评语:“然伤于轻靡,时号‘宫体’”。宫,指太子所居的东宫,萧纲为太子时,写作轻艳浮靡的诗歌,宫廷诗人庾肩吾、庾信、徐摛、徐陵等加以附和,形成了宫体诗风。宫体诗的内容多写男女艳情,格调流于轻靡,有的摹写女性体态及生活琐事,偏于感官性,因而历来引起对宫体诗的批评。但宫体诗的内容不限于男女艳情,还有一些抒情咏物之作,以及拟乐府诗。陈后主陈叔宝及其侍从文人的一些宫廷创作,一般也归入宫体诗。
宫体诗在诗歌发展史上有一定影响。它篇幅较短,逐步凝聚为以四句、八句、十句为主的形式。讲究意思上的对仗。比较注重诗歌声律,比永明体更趋格律化。这都对后来格律诗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它语言华丽,描写细腻,也对后代诗、词有所影响。但宫体诗伤于轻艳,也影响到隋及初唐宫廷诗和晚唐五代词的绮靡风气。

宫体诗

宫体诗的名称始见于 《梁书·简文帝纪》。据载,简文帝萧纲曾说过自己 “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曰‘宫体’”。又《梁书·徐擒传》记: “ (徐) 摛幼而好学,及长,遍览经史。属文好为新变,不拘旧体。《梁书·徐摛传》中并认为徐摛的新变体诗影响了太子宫内的学士们: “摛文体既别,春坊 (即太子宫) 尽学之。宫体之号,自斯而起。” 及后的 《隋书·经籍志·集部总论》对“宫体诗” 的由来及流变又作了这样的描述与概括: “梁简文帝在东宫,亦好篇什。清辞巧制,止乎衽席之间; 雕琢蔓藻,思极闺闱之内。后生好事,遂相仿习,朝野纷纷,号为宫体,流宕不已,讫于丧亡。陈氏 (即陈后主叔宝) 因之,未能全变。”综上可以看出,关于宫体诗就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是认为宫体为题材纤细、文词绮丽的 “轻艳”之作,二是认为徐摛开创的一种新变诗体,三是认为是以萧纲为主的描写宫廷淫靡生活的 “亡国之音”。后一种说法影响较大,以至人们一提起宫体诗,就认为是描写淫荡生活的作品。今人周振甫在《什么是宫体诗》 (载《文史知识》 1984年第7期) 指出,从现存的作品来看,简文帝确实写了一些反映宫廷淫荡生活的诗作,如 《咏内人昼眠》等,但数量不多; 他手下的太子宫学士如徐摛、庾肩吾、徐陵等人留下来的诗也较少见到这样的作品,可见淫荡之诗于这个文学圈子里影响不太大,《隋书·经籍志》 的批评过于夸张。周振甫的文章最后结论说: 宫体诗是一种新变体诗,它当时流行于梁朝的太子宫,所以称为 “宫体诗”; “新变体” 是就宫体诗的形式而言,而 “伤于轻艳” 是就其内容与风格而言,两者合而为一,即是宫体诗的最主要特征,而简文帝写宫中淫荡生活的那些诗,则不能代表他的宫体诗的全部,他的学士们也很少写这方面的诗,因此不宜把淫荡诗作为宫体诗的代称。

宫体诗

南朝后期和陈代所流行的一种诗歌流派。“宫体”之名,始见于《梁书·简文帝记》对萧纲的评语:“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曰宫体。”但这种风格的诗歌,自梁武帝及吴均、何逊、刘孝绰已开其端。其中何、刘均为山东人。宫体诗的一些主要作家,如徐陵、徐摛等也是山东人。总的说来,宫体诗的情调流于轻艳,诗风比较柔靡缓弱。但徐陵、徐摛等仍有一些比较优秀的诗篇。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