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官名。统军之官。《续资治通鉴·宋纪·高宗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 “诸军团练,以5人为伍,伍有长;5伍为甲,甲有正; 4甲为队,5队为部,皆有2将; 5部为军,有正副统率。” 将❶将师,将领。其所帅士兵,多少不定。《商君书·境内》:“百人一将。”《尉缭子·制谈》:“百人一将。” ❷ 宋军队编制单位。北宋神宗改革兵制,部分禁兵实行将兵法,改变原禁兵的厢、军、指挥(营)、都四级编制,以不同番号之禁军各指挥(营),混合编组而成“将”的编制。部分边地之将除禁兵外,还有蕃兵和乡兵。将下设部,部下设队。一队约五十人,一将兵力各不相等,大致自几千人至一万余人。其番号各路单独依次编排,如河北路第一将、京西第十将等。统兵官一般设正将和副将各一人,其下据统兵多寡,置部将、队将、押队使臣各若干人不等,下设训练官。南宋时,各屯驻大军以将为第二级军队编制单位,隶军之下。其番号如右军第一将、前军第一将等。其统兵官为正将、副将和准备将,下设训练官、部将、队将、押队、拥队、旗头、教头等军官和军吏。各军兵力不等,将的编额亦不同。如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侍卫马军司军移戍建康府(今江苏南京),其选锋军三千五百人分二将,前军三千人分三将,中军五千二百人分六将,后军五千人分五将。另,将即将领。《吕氏春秋·执一》“军必有将”。带兵亦谓将。《史记·秦始皇本纪》:“将军击赵”。 将jiang(一)副词,用于动词前,表示动作或情况将要施行或出现,相当于“即将”;表示主观愿望,相当于“打算”;表示对事情的推断,相当于“必将”;用于数量短语(或数词)前,表示接近某种数量,相当于“将近”。如:❶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将”句:他这个人,奋斗起来忘记了吃饭,欢乐起来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衰老即将来临罢了。) ❷孔子曰: “诺,吾将仕矣。”(《论语·阳货》“将”句:孔子说:“好吧,我打算去做官了。”) ❸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及。(《史记·吴子胥列传》“将”句:如果不这样,以后必将后悔莫及。) ❹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孟子·滕文公上》“将”句:如今滕国用国土的长边补到短边上,每边长度将近五十里呢。)(二)连词,用于抉择问句的后一分句前,相当于“还是”。如: ❺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 (《汉书·龚遂传》“将”句:现在您想让我去战胜他们呢,还是去安抚他们?) ❻李绛或久不谏,上辄诘之曰:“岂朕不能容受邪,将无事可谏也?”(《资治通鉴·唐纪·宪宗元和七年》“将”句:李绛有时很久没有进谏,国君就责问他说:“难道是我不能纳谏吗?还是〔你〕没有事情可进谏了呢?”) ❼魏帝欲为久都平城,将移也? (《北史·张济传》“将”句:魏帝是打算长期建都于平城,还是要迁移他处呢?) 将官名。汉代西域诸国中有此设置。均佩汉印绶。如左右将、左右大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