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常州学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常州学派亦称“公羊学派”,清代的今文经学派,因首创者庄存与、刘逢禄、宋翔凤都是江苏常州人,故名。这一派的家法和理论体系是汉代的今文经学,主要依据《公羊传》及董仲舒、何休等人的著作。庄存与通六经,长《春秋》,著《春秋正辞》,抛开汉学家研究的名物训诂,而专言“微言大义”,是常州学派的开山著作。刘逢禄专主董仲舒、李育学说,著有《春秋公羊经传何氏释例》等,竭力发挥“张三世”、“通三统”思想,认为夏、商、周三统要变通,要改制,孔子作《春秋》就是“绌周王鲁”,“受命改制”。宋翔凤写了《拟汉博士答刘歆书》,以反对古文经学。鸦片战争前后,龚自珍、魏源借公羊学说发挥变革的思想,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光绪年间,廖平分析经学,详论汉今古文学的歧异,指古学系伪造,今学为孔子自创新制。后来康有为又利用今文“托古改制”,他的《新学伪经考》是总结今文经学派反对古文经学的专著。认为清代学者所尊尚的古文经学,皆汉代刘歆所伪造篡乱,非孔子之真传,乃变乱孔子之道的“新学”。较前人更为大胆彻底地否定古文经学。此说在思想界引起极大轰动,为变法维新造了舆论。常州学派的兴起是对乾嘉学派专研名物训诂的反动,另一方面也是因“惧陆沉之有日,觉斯民之待拯”,面对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与日俱增,他们从 《公羊传》 中挖掘 “张三世”、“通三统”、“受命改制”等说,借经学以为昌言救国的护符,并使研究的范围扩大,引起近代史学界的“疑古”、“辨伪”之风,造成了以后学术界的革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