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干禄字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干禄字书

文字学书。一卷。唐颜元孙著。颜元孙(?—714),字聿修。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官至滁、沂、濠三州刺史,卒赐秘书监。其伯祖颜师古于唐太宗贞观中(627—649)奉诏刊正经籍时,曾录数纸各种字体以为校雠时书写之楷式,时称《字样》。颜元孙本《字样》扩展而成《干禄字书》。此书专为官吏章奏、书启、判状而作,故取名“干禄”,即“求禄位”之意。
此书按平、上、去、入四声编排,以二百零六韵排列先后,每韵之中又依偏旁列字,转韵处有红点作标志。所收之字,一般分为俗、正、通三体,作者于《自序》中云:“所谓俗者,例皆浅近,唯藉帐、文案、券契、药方,非涉雅言,用亦无爽,倘能改革,善不可加;所谓通者,相承久远,可以施表、奏、笺、启、尺牍、判状,固免诋诃;所谓正者,并有凭据,可以施箸述、文章、对策、碑碣,将为允当。”但书中所辨,并非全为异体,有些乃为形近而义异之字,如“磐盘”下注“上磐石,下盘器”。此书虽将每个字分为俗、通、正三体,但不是每字都有三体,也并非逐字注释,多数仅注明其或为俗、或为通、或为正而已。此书也有失于考校之处,如“皀”,《说文》曰“谷之馨香也,象嘉谷在裹中之形”,音皮及切;“皃”系“貌”之古字。而此书却将这三字列于一处:“皀 皃貌”,下注“上俗,中通,下正”,显然不确。
此书收录了当时流行的大批异体字、简化字,有助于当时的识字、书写,也为我们今天研究文字史提供了极宝贵的资料。
书成于玄宗时,至代宗大历九年(774),作者之侄大书法家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时,亲笔书写并勒石;文宗开成四年(839)杨汉公再次摹刻,其传遂广。宋代始有人据湖本刻木板印行。今存以清顺治间委山堂刻本、日本宝永四年(1707)刻本较为珍善。清魏裔介重刊《干禄字书》二卷,成为别本,卷首加考证,并引有顾炎武等人评语。

干禄字书

(唐)颜元孙著。此书本为章奏、书启、判状而作,故曰“干禄”(即干求禄位之意)。汉字发展到唐代,已历篆、楷、草等字体,原来的形体笔画渐为一般人不了解,此书以辨正字形为主旨。收字先按四声,再依206韵编排。每字列俗、正、通三体,其中不少是当时已通行的简化字,详加考辨,有助于当时识字及书写规范的建立。书中注音,可用来研究中唐语音。元孙侄书法家颜真卿写录此书,又刻石于湖州。宋时始有人据此刻木版印行。今存以清顺治间宛委山堂刻本、日本宝永四年(1707年)刻本较为珍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8:5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