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徐复观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徐复观1903—1982

中国现代思想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原名秉常,字佛观。湖北浠水人。1917年入湖北武昌第一师范学校。1923年考入武昌国学馆。1925年从军。1928年留学日本,先学经济,后改军事,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九·一八”事变后回国。曾在国民党军队中任团长、荆宜师管区司令、军委会少将高级参谋等职。曾进言蒋介石把国民党改造成以自耕农为基础的民主政党。1946年退役,在南京创办《学原》月刊。1949年在香港创办《民主评论》半月刊,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阵地。1952年受聘为台中省立农学院教授。1955年执教东海大学。1961年痛斥胡适诬蔑中国文化,引起“西化派”与“传统派”的论战。1969年退休。次年赴港任新亚研究所教授。1982年病逝台北。著有《中国思想史论集》、《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中国艺术精神》、《中国经学史的基础》、《两汉思想史》、《中国思想史论集续集》等。徐复观自称自己的思想是“人文主义的自由主义”,他对封建专制主义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同时认为封建专制主义与儒家文化是两回事,专制政治压制并阻遏了儒家思想的正常发展。因此,他的任务便是把孔孟的真精神疏导出来,使之与民主政治有机衔接。认为人性论是中国哲学思想史的主干,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原理、动力。其中孔孟、老庄和宋明理学家的人性论基于自觉的生命反省和生活体验,是中国人性论思想的主流。徐还提出了“忧患意识”的概念,影响广远。他说:“忧患心理的形成,乃是从当事者对吉凶成败的深思熟考而来的远见;在这种远见中,主要发现了吉凶成败与当事者行为的密切关系,及当事者在行为上所应负的责任。忧患正是由这种责任感来的要求以全力突破困难而尚未突破时的心理状态。所以忧患意识,乃人类精神开始直接对事物发生责任感的表现,也即是精神上开始有了人的自觉的表现。”(《中国人性论史》)正是在这种忧患意识激发下产生的道德使命感和强烈的人文精神成了中国文化的主流。

徐复观

中国哲学家,当代新儒学的著名代表。1904年生。湖北省浠水县人。1923年毕业于湖北省立武昌第一师范。1926年投笔从戎,历任营中尉书记,师政治部宣传科长。1928年赴日本留学,1931年为抗议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愤然回国。1943年赴延安,任国民党驻延安联络处参谋。1946年以陆军少将退役,后前往香港筹办《民主评论》。50年代以后全力转向学术文化。曾在东海大学任教,兼任中文系主任。1958年元旦,与唐君毅、牟宗三、张君立共同发表《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1969年,到香港中文大学及新亚研究所任教。1982年4月1日病逝于台北。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