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徐志摩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201 徐志摩1896—1931

现代诗人。笔名诗哲等。浙江海宁人。1915年毕业于杭州第一中学,后入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学习。1918年去美国留学,先后在克拉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银行学和政治学。1920年去英国剑桥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获硕士学位。次年开始了新诗创作。1922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新月社翌年在北京成立,他为其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泰戈尔访华,他担任翻译并随之漫游欧洲,同年出版诗集《志摩的诗》,此后又出版诗集《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及散文集《落叶》、《自剖》等。1926年他任北京《晨报》副刊“诗镌”主编。1927年与胡适等南下上海、南京高校执教,1928年创办《新月》月刊任总编辑,宣传资产阶级“人性论”。1931年11月,在飞往北京的途中因飞机失事而丧生。

徐志摩1897—1931Xu Zhimo

现代诗人、散文家。笔名云中鹤、南湖等。浙江省海宁县人。
1910年入杭州府中学堂,受到“新学”教育。1915年中学毕业,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学习。1916年入北京大学法科。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春入英国伦敦剑桥大学改学政治经济。此间深受英美式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的影响,同时广泛涉猎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诗歌和其他西方文学作品,特别喜爱近代英国唯美派诗人的诗作。1921年起开始创作新诗。1922年回国,历任北大、清华、平民大学教授,并继续发表诗作。1923年发起组织新月社。1925年3月至7月他曾随泰戈尔漫游欧洲。回国后于1926年春与闻一多等人在《晨报》副刊上创办《诗镌》,正式开始探讨新诗格律化问题,积极倡导重整新诗的格律艺术。1927年南下上海,先后在上海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任教。1928年与胡适等人开办新月书店并创办大型综合月刊《新月》,任总编辑。1931年初又与陈梦家创办《诗刊》。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赴北平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身亡。
徐志摩从1921年起先后创作出版了《翡冷翠的一夜》(1927)、《志摩的诗》(1928)、《猛虎集》(1931)、《云游》(1932)等4部诗集。他的诗思想驳杂而充满矛盾,既有不满黑暗现实、同情底层人民苦难的诗如《先生!先生!》、《叫化活该》;又有悲观厌世、贪图享乐的诗如《西窗》、《秋虫》、《残诗》等。但他影响较大的诗作则是那些社会倾向不甚明显,以抒发个人生活理想和感受的抒情诗如《再别康桥》、《沙扬拉娜》、《海韵》、《偶然》等。这些诗作已成为人们久经传诵的名篇。徐志摩的诗善于用一种温柔的缠绵之美、轻飘而奔放的感情魅力和回环往复的音韵结构来感染并打动读者,给读者留下无尽的余味和遐想。作为新月诗派的代表诗人,徐志摩的诗以其独特的风姿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徐志摩还先后创作出版了《落叶》(1926)、《巴黎的鳞爪》(1927)、《自剖》(1928)、《轮盘》(1930)等散文集,《爱眉小札》(1936)等书信、日记作品集。他的散文,或色彩浓厚,或清新明丽,以抒写自我感受为主,兼有想象新奇、组织繁复等特色,同样在现代文学史上独居一席之地。

徐志摩1896—1931Xuzhimo

现代诗人、散文家。笔名有云中鹤、南湖、黄狗等。浙江海宁峡石镇人。徐志摩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1918年留学美国,学习银行学、社会学,1920年去英国,进入伦敦剑桥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在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诗歌及其他西洋文学的熏陶下,自1921年起开始写新诗。1922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平民大学以及上海几所大学的教授,其诗作常发表于京、沪各报。1923年“新月社”在北京成立,他是主要成员之一,被认为是“新月社”在文学创作方面最主要的代表,其作品蜚声文坛,同时,他还加入了文学研究会。1924年泰戈尔访华,由他担任翻译,后随泰戈尔漫游欧洲,回国后编辑《晨报》副刊,提倡新诗与戏剧。1927年,参与创办新月书店和《新月》月刊。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在从南京飞往北京的途中,坠机遇难,年仅35岁。作为诗人,徐志摩善于用细腻的笔触表现丰富复杂的情感,他的诗音节和谐,比喻贴切,意境优美,技巧圆熟,独具清莹流利的情致,为我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他的散文成就可与诗歌比美,由于较少形式上的束缚,他那奔放不羁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至,为后人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徐志摩的著作主要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自剖》、《巴黎的鳞爪》等。此外,还有小说集、日记、戏剧、译著等多种。

徐志摩

现代著名作家、诗人。生于1896年,卒于1931年。原名徐章垿,字槱森,曾用笔名南湖、诗哲、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等等。浙江海宁人。1910年,徐志摩考入杭州府中学堂读书,并在校刊《友声》上发表了论文《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这是他发表的第一篇文章。1915年,徐志摩考入上海浸信会学院暨神学院读书。1916年来到天津、北京继续求学,并拜梁启超为师。1918年赴美国留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920年又赴英国留学,进康桥大学继续深造。这期间深受英国近代唯美主义诗人的影响,并使其在思想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22年徐志摩回国后,曾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学任教,并从此时起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涯。1923年,徐志摩与闻一多、胡适、梁实秋等人共同发起成立“新月社”。1925年担任《晨报》副刊的编辑,1926年,创办了晨报《诗镌》,并担任主编。1928年,他又与闻一多等人创办了《新月》月刊,为推动我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因飞机失事而不幸遇难。徐志摩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尤其是新诗的创作,更是成就非凡。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作品是: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等,小说集《轮盘》,剧本《卞昆冈》,翻译作品《曼殊斐儿小说集》、《玛丽·玛丽》等,日记、书信集《爱眉小札》、《志摩家书》等等。徐志摩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他在艺术上刻意雕琢,诗风浓艳而朦胧,在当时影响极大。

右为徐志摩

徐志摩1896—1931

诗人。浙江海宁人。早年留学英美。1921年开始新诗创作。1923年发起组织新月社,同时加入了文学研究会。曾参与创办《现代评论》周刊,主编过《诗镌》、《新月》等文艺刊物。20世纪20年代中期,历游苏、德、意、法诸国,1928年重访英国、美国、印度和日本,1930年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并任教于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云游集》、《翡冷翠的一夜》。语言清新,音节和谐,意境优美,风格轻柔明丽,在中国现代诗坛上有很大影响。

徐志摩1897—1931

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字志摩,小字又申。浙江海宁人。1915年毕业于杭州府中学堂。1916年入北京大学法科。1918年赴美学习。1921年春,入伦敦剑桥大学。1922年10月回国,12月在《民国日报》副刊《学灯》、《小说月报》、《晨报副刊》上大量发表诗文,与胡适等人组织“新月社”。并同时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年,又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他此时的思想处于对英美式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向往。1925年,历游苏、德、意、法等欧洲国家。该年创作了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和散文集《巴黎的鳞爪》、《自剖》和文集《落叶》。1926年在上海与胡适、邵洵美等人创办新月书店。同年秋任上海光华大学、东美大学教授。后又任上海大厦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教授,并兼任中华书局编辑。1928年3月参与创办《新月》月刊,执笔代发刊词《新月的态度》。他发表了无产阶级文学运动造成了文艺的“荒歉”和“混乱”等言论,受到革命文艺阵营的批判。1928年9月至11月,再度游历英国、美国、日本和印度。1930年任中英文化基金会委员,并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1931年1月,与陈梦家等创办《诗刊》季刊。出版了第三本诗集《猛虎集》。这期间,他的思想有了转变,发表了同情左联烈士的小说《珰女士》,并在左联刊物《北斗》上发表诗作。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遇难,死后陈梦家编辑出版了他的第四部诗集《云游集》。徐志摩的诗大都是用细腻的笔触,表现丰富复杂情感的抒情诗。其中《残诗》、《偶然》、《再别康桥》等作品,语言自然纯熟,于艺术加工中见口语化,堪称现代诗歌的名篇。其散文《自剖》、《巴黎的鳞爪》、《翡冷翠山居闲话》等也是久经传诵的佳作。

徐志摩

徐志摩 (1896—1931),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初字槱森,后改字志摩,又字又申,笔名南湖、诗哲、云中鹤。浙江海宁人。1915年后曾在沪江大学、北洋大学、北京大学就读。1918年赴美国留学,先后在克拉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历史、政治。1920年获硕士学位,转赴英国剑桥大学学习政治经济。1921年开始诗歌创作,模仿英国唯美诗派。1927年回国后曾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授。1923年发起成立文学团体新月社。1924年曾随印度诗人泰戈尔漫游欧洲。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新月》 月刊,并任 《新月》总编辑。1931年因飞机失事遇难。诗作多为抒情诗,善用细腻笔触表现丰富复杂的情感,章法整饬,讲究意境和形象,语言自然、优美,具有清莹流丽的情致,为新月派代表诗人。所作散文想像丰富、文笔亲切,风格绮丽。主要作品有诗集 《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 《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爱眉小札》,小说集 《轮盘》,并有译著多种。

徐志摩1897~1931

现代诗人。又名徐章垿。生于浙江海宁县一富商家庭。1918年在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1920年转入英国剑桥大学。1921年开始写诗,深受英国浪漫派诗人的影响。1922年回国后,参与组建新月社,创办《现代评论》周刊,并任教于北京大学等校。诗作大多形式新颖灵活,内容积极健康。《太平景象》、《先生! 先生》、《为要寻一颗明星》等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诅咒封建军阀的残暴,表现了追求个性解放、憧憬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思想,1925年辑为诗集《志摩的诗》。同年10月接编《晨报副刊》,次年与闻一多创办《晨报·诗镌》,他们提倡的新诗格律化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1927年与胡适等筹办新月书店,并在上海、南京等地几所大学执教。同年出版的第二部诗集《翡冷翠的一夜》,艺术表现有所提高,但多流露出资产阶级理想破灭后的颓唐情绪。1928年至1931年,先后与人创办《新月》、《诗刊》等刊物。其间写有《猛虎集》(1931)和《云游》(1932)等诗集,技巧虽较圆熟,但形式趋向唯美,情调感伤颓废,仅个别诗作如《再别康桥》等,格调清新,意境优美。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去北平途中死于空难。他以其诗歌的艺术成就为新诗发展作出了贡献。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