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微管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微管microtubule细胞质内由微管蛋白组成的细长而中空的管状结构。它是构成细胞骨架系统和多种细胞器的成分之一,参与维持细胞形态、细胞运动、物质运输和细胞分裂等活动。
装配 微管装配的研究始于体外装配实验。所用材料是大鼠脑的提取液,现在多用精子尾、肾脏、脑垂体、卵细胞、胚胎细胞及培养细胞的微管蛋白提取液。体外装配微管的必备条件包括: ❶足够浓度的微管蛋白; ❷有GTP供应; ❸无Ca++,但有Mg++存在; ❹37℃; ❺最适pH6.9。低温(4℃以下)、秋水仙素或Ca++的存在均能使微管解聚或阻止装配。 微管装配有一定方向和程序(见图),一般认为包括“核心化”和“加长”两步。有甘油存在时,二聚体微管蛋白首先聚合成环或螺旋体等核心结构,然后解开成带状物,再横向聚合,当形成13条原纤维构成的片层结构时,即卷成微管; 无甘油存在时,二聚体微管蛋白相互作用,聚合成一环状或盘状核心结构,在此基础上,微管蛋白再按一定方向陆续加入而装配成微管。微管在37℃开始装配时,都有一延滞期,接着很快进入加长阶段,并在20~30分钟内完成。哺乳类动物微管蛋白和真菌微管蛋白可装配在一起,说明微管蛋白间的结合点在演化过程中是十分保守的。 体外微管装配的成功有助于了解微管在细胞内的装配因素,如: 中心粒、基体、着丝点及高等植物纺锤体的两极都是微管组织中心(MTOC),微管蛋白在此处集结并启动装配; ❷MAPs对微管装配起调节和稳定作用; ❸GTP是微管装配中活化微管蛋白所必需的,磷酸化酶和环腺苷-磷酸间接地起重要作用; ❹微管和细胞质内库存的微管蛋白经常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实验证明,微管蛋白合成在细胞周期的S到G2期间进行,一旦合成后,可以延续到下一代。 功能 ❶参与组成细胞骨架,在细胞分化中决定细胞的形状; ❷参与细胞运动和细胞内大分子物质运输(见纤毛与鞭毛、细胞运动、胞吞作用、胞吐作用); ❸参与有丝分裂过程。 秋水仙素的作用 秋水仙素能特异地与游离的微管蛋白结合,使之不能聚合成微管,对已装配成的微管一般不起作用,但对不稳定的微管可诱使其解聚。根据这一原理,在细胞有丝分裂前用秋水仙素处理,可阻止纺锤体形成,细胞则停留在有丝分裂中期,这是人们为获得中期染色体而进行有关科学研究的最常用方法。秋水仙素对植物细胞的作用与动物细胞有所不同。用秋水仙素处理植物细胞,其纺锤体形成受阻,但DNA和染色体等仍能继续复制,除去秋水仙素后,细胞能继续分裂,从而可以获得多倍体,这在植物多倍体育种上已成为一个重要手段。 微管存在于许多能运动的细胞中的直径约25纳米的空心管。是有丝分裂器的组成部分。微管、微丝、中间纤维共同组成细胞的骨架。 微管microtubule真核细胞内不分支的中空圆管。于胞质中常包裹成束。管壁表面有种类多样微管附属蛋白构成的臂状突起。有单管、二联管和三联管3种存在形式。其中单管平直或稍弯,具一定强度与弹性,外径20~25 nm,长度不定,由13条原丝纵向并列环绕而成。结构单位是α、β蛋白亚单位组成的二聚体,αβ→αβ→αβ连接成长链状原丝。管两端结构上不一致,使其有特定极性。可随外界环境及细胞生理状态的改变而解聚或重装配。单管结构不稳定,易受低温、秋水仙素、Ca2+等影响解聚。构成许多亚细胞结构,参与细胞多种生命活动,如细胞壁形成、胞质环流运动、细胞内物质运输及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运动等,既维持细胞形状,还能构成鞭毛、纤毛。(见“二联微管”、“三联微管”)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