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恒春古城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287 恒春古城在屏东县,于清光绪元年建造,为海防重镇。建城的原因为,同治十三年时,日本军侵扰台湾,其后,沈葆桢来恒春巡视,提出修建城垣,以便巩固防务。城墙用砖石灰土砌筑,高约二丈,厚约八尺,周长约五公里,沿城筑有垛口。设东、西、南、北四门,各方建城楼并设置炮台,城外有濠桥。现在四座城门保存完好,还保存大部城垣。列为台湾的一级古迹。 恒春古城在恒春镇内,清琅社所在地。山势回环,左趋海岸,而右廓平原,四时温暖如春,故名“恒春”。清同治末年沈葆桢巡视至此,奏建县治。光绪元年(1875)动工,城高2.8丈,周围972丈,有东西南北四门,1384个城垛,4座炮台。城外筑3.2丈宽的壕沟,上架壕桥。建成后历经灾祸变化,今南门、西门一带城墙多已毁坏,断墙残壁,老树虬结,与民家混杂,仅北门、东门一带城廓尚算完整。城门、城楼及炮台多已不存,残垣红砖斑驳,景象苍凉。东门外尚可见昔日壕沟。南门重修,成为今古夹杂之建筑物。此城为台湾仅存的保留较完整的古城。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