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三月街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三月街

又称“观音街”、“观音市”等,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街期,每年夏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在云南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为期5-7天。起源于1000多年前的唐南诏时期,最初的三月街堤与当时今大理地区佛教盛行有关。据传650-655年(唐永徽年间)观音菩萨于3月15日来到中和峰下,在为白族人民制服了魔王之后,当天驾着彩云离去。白族祖先为纪念他,遂年年来此相聚焚香祭祖并买卖什物,以后便发展成为街期和集会,定名为“三月街”。到明清时已很繁荣,那时四川、西藏和江南各省都有商人到此贸易,人们在交换物资的同时,还要进行各种舞蹈、赛马和竞技表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月街更是热闹非凡。节期一到,通向街址的道路车水马龙,人潮如涌。街址内,贸易布栅鳞次栉比,各色彩旗迎风招展,身着民族服装的各族群众前呼后拥。各个民族带来的土特产品、日用百货互市贸易,呈现出集贸市场的繁华景象。期间,白族等各族人民还表演多种传统的文艺体育节目,如歌舞、说唱、射箭等,而最引人入胜的是传统的赛马活动。现在,三月街已经成为滇西各族人民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民族团结的重要节巳。


三月街

白族大理三月街是云南省闻名遐迩的物资交流大会和白族人民的传统盛大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日至二十一日在大理古城西举行。1991年起,被定为“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节”。徐霞客在他的记述中赞道“俱结棚为市,环错纷纭,千骑交集,男女杂沓,交臂不辨,十三省物无不至。”随着社会发展,三月街的会期逐渐延长,一般3-5天,多到10天;而且,除了进行大规模的物资交流外,还举行赛马、民族歌舞等文娱体育活动。
三月街又名观音市,相传南诏细奴罗时,观音于三月十五日到大理传经,因此每年届时,善男信女们便搭棚礼拜诵经并祭之。三月街成了讲经说佛的庙会。由于大理地处交通要道,古代云南信佛者甚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庙会逐渐演变成了滇西地方贸易集市和节日。大理乾隆举人师范有诗:“乌绫帕子凤头鞋,结队相携赶月街。观音石畔烧香去,元祖碑前买货来。”这就是三月街的生动描写。传统三月街是物资交易以骡马、山货、药材、茶叶为大宗。白族要对歌跳舞,彝、白、回、藏各族还要赛马欢歌。


三月街

一年一度的大理三月街是当地白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是吸引远近各族人民的贸易盛会,其渊源可追溯到1300年前的唐代。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二日举行。每逢街期,“街场”上彩旗林立,鲜花缀满,从云南及邻省而来的各族人民云集大理,进行物资交流,举行盛大的赛马、射箭、歌舞等文体活动。

320 三月街

白族的传统节日,指阴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又称“观音节”。届期,举行贸易、歌舞、赛马、射箭等活动。据传说,观音菩萨于是日在大理降服魔王,因而演成节日。或云,古代大理国,勤劳的渔民阿善与善良的龙王三女儿阿香成亲,遨游月宫,把月亮上的街市搬回人间,而演成节日。

三月街

白族的盛大传统节日和街期。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在云南大理地区附近的白族以及彝、藏、纳西等民族聚集在大理城西点苍山麓举行。三月街历史悠久,相传起源于唐代。民间相传,观音菩萨制服了盘踞大理的恶魔罗刹,为人民带来祥和、安宁,于是白族人民每年举行朝拜观音的集会,故又称“观音街”、“观音会”,后来逐渐演变成一年一度的街期。人们在进行朝拜活动的同时,进行物资交流,举行赛马、射箭、歌舞等活动。《徐霞客游记》中对当时盛况的记载表明明清之际的三月街已成为滇西的民族市场。

三月街

又称观音市、月街或祭观音街。白族传统盛会。流行于云南大理等地。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始,街期一般五至七天,多到十天。节日期间,举行歌舞、赛马、射箭、球类比赛等活动。还举行大型牲畜、药材、手工艺品及地方土特产为主的物资交流集会,届时街上货棚林立,热闹非常。相传南诏王细奴逻时,观音曾至此讲经传教,并使这里五谷丰登,于农历三月十五驾云升天。三月街最初是为酬祀观音而聚会,始于唐代永徽年间。明徐霞客游大理时,适逢三月街期,其游记中写道:“(三月)十五日,是为街子之始,盖榆城(大理)有观音街子之聚,设于城西演武场中,其来甚久。”今三月街已发展成为滇西各族人民一年一度举行物资交流和文艺会演、体育比赛的大型旅游节庆集会活动,年年盛况空前。

三月街

云南省大理地区白族的盛大街期和传统集会。夏历3月15日起在大理城西苍山中和峰麓举行,为期5—7天。起源与佛教相关,祭观音菩萨。明代已盛行。现成为滇西物资交流的民族市场,并举行传统的民族文娱体育项目表演。

三月街

白族民间传统节日。又称“观音节”或“祭观音节”。“街”,是云南方言对集市贸易的称呼。流行于云南省白族地区,活动中心在大理苍山下。明代《白国因由》载:“善男信女朔望会集,于三月十五日在榆城(大理城)西搭蓬礼拜方广经……年年三月十五日皆以蔬菜祭之,名曰观音处,后人于此交易,传为三月街,即今三月节也”。明朝李元阳《云南通志》载:“三月三日至十五日,在苍山脚下贸易各省市之货,自唐永徽间至今,朝代累更,此市不变”。可见历史之久。现在节期是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几日,具体活动地点是大理城西门外苍山中和峰脚下。关于三月街的来历,传说公元7世纪中期,南诏国细奴逻(首领名字)时,大理地区被一个叫“罗刹”的国王统治,他鸟头人耳,身长硬翅,喜食人眼,常于洱海上空兴风作浪,使大理成为沼泽水国,百姓失明受罪,苦不堪言。南海观音见此情景,变成梵僧下凡,智降“罗刹”,推倒苍山莲花峰,将其镇压于下。观音又开凿天生桥下的岩石引流排涝,使白族人民得以安居乐业。观音下凡和驾云飞去的时间都是三月十五日,所以百姓便于三月十五日在苍山下洱海边祭观音,渐成街市。其实,大理地处古代中原南下天竺(今印度)的交通要冲,是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造成的结果。三月街期间,来自省内外的客商及观光者云集于此,近年外国商团及旅游者也大量增加,因此有人称三月街是“洱海边的广交会”。在这里交易的主要商品有云南药材、牲畜、毛皮、大理石制品、剑川木器、苍山竹器、腾冲玉器等。集市连绵数里长。文艺演出赛马竞技,宣传展出争奇斗艳。人山人海,盛况空前,靠民间自发组织早已力不能及,所以解放后,年年都由政府出面统一规划组织。

三月街

又称“观音街”、“观音市”等。云南大理市白族人民的盛大街期和传统集会。每年三月十五日起在旧县城西苍山中和峰下举行,为期5—7天。起源于唐南诏时期,与当时今大理地区佛教盛行有关。民间传说唐永徽年间(650—655)观音菩萨于三月十五来到中和峰下,开辟大理地区,或说是日在此讲经升天,白族祖先为纪念他,遂年年来此相聚焚香祭祀并买卖什物,以后便发展成为街期和集会;类似内容在有关白、汉文籍中亦有记载。明清时期已很繁荣,《徐霞客游记》中称:“十三省物无不至,滇中诸彝物亦无不至,……俱结棚为市,环错纷纭”,并记下了当时的赛马活动。解放后更为发展,届时贸易布棚鳞次栉比,当地白族人民及附近汉、彝、纳西、藏、傈僳、回等族人民纷纷参加。交易以农具、骡马、日用品及山货、药材、皮毛等为主,其中白族人民的大理石制品、刺绣、草帽等最具特色。如今已成为滇西地区一年一度的盛大物资交流和文娱体育活动大会,对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均起积极作用。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9 19: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