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戏装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戏装xizhuɑnɡ民间演艺服装。以秦腔、弦板腔等戏剧服装为主,杂以民间行业性和时代变迁性服饰。秦腔戏装多沿用明代九品官服基调,至今无多变化。弦板腔原系木偶小戏,皮影衣饰仿照古装,但不规整。民间赛事活动中,也有相对确定的服装款式。如旬邑县流行的秧歌舞,男演员头扎羊肚毛巾,身穿白汗衫,腰系红绸带,手打小花伞;女演员身穿红色舞衣,腰系黑色舞裙,脚蹬缨鞋,手执粉色羽扇,与陕北秧歌舞接近。长武县一带道教醮师乐班超度(道场)活动表演的祭礼仪式——醮师分灯舞中,表演者身穿黄、蓝、黑道袍,头戴三教九流太极图道冠,顶系佛牌。三原县至今流传的《十八罗汉舞》,大罗汉身穿黑色对襟衫,镶白边,腰扎白带,下穿红裤,头用白布扎成羊角形;而小罗汉为灰色中式对襟衫,镶白边,绿裤子,黑鞋黄腰带,头包红色三角巾。泾阳县有代表性的《竹马舞》,引马者为老生扮相,头戴无顶草帽或圆沿帽,穿黑衣,扎白裙,红腰带,黑便鞋。永寿县民间舞蹈《拉犟驴》,老汉用古铜色对襟褂子,黑色大腰裤,瓜皮帽或白毛巾,黑色圆口鞋;老婆穿藏青色大襟褂子,右胸前垂有银牙签、耳勺等,蓝色围裙,黑色裤子,裤管用黑带子绑扎,头戴黑色平绒帽;孙子衣白色者用白巾扎虎抱头,上着白衫套黑坎肩,腰系红色彩带,下穿蓝、黑裤子。秦都区盛行的《牛拉鼓》鼓手,则穿中式对襟白衬衫,外套黑色背心,背心上滚有两道白边,腰系深蓝色腰带,黑裤黑鞋,头扎白布巾,从左肩斜挎一条红色绸带于右腰间。司铙钹、大锣、马螺、螺号者服饰大同小异。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