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chengyu熟语的一种,指习用的固定词组。成语的典型特点是定形定义、言简义赅、四言成语、风格文雅。和一般的词组相比,成语具有定型和“现成”的特点。一般词组是在语法规则允许的条件下临时自由组合而成的;成语则以现成的、定型的形式出现,在语言中反复习用。从形式上说,成语是凝固的,不能任意改变词序或增减成分,绝大多数由四个音节构成。从内涵上说,成语一般是取整体含意,而不是几个组成部分意义的相加,从字面上常常看不出它的具体含义,如“凤毛麟角”、“破釜沉舟”。成语的历史稳固性和继承性也是很强的。现代汉语中的成语,大都是千百年来沿袭下来的,并在相当程度上保留了它的原形和原义。因而,这些成语保留了古汉语所特有的某些结构或某些词语的含意和特殊用法。成语有来源于神话寓言的,如“叶公好龙”、“火中取栗”等;有来源于历史故事的,如“望梅止渴”、“四面楚歌”;有来源于古代诗文的,如“学而不厌”、“老骥伏枥”等;有来源口头俗语的,如“一干二净”、“三言两语”等。虽说成语是固定词组,但它也不是千古不变的,成语也有发展和变化,有些意义上会发生变化,如“明哲保身”由褒义变成了现在的贬义,有写法上的变化,如“揠苗助长”写成“拔苗助长”,有词序上的变化,如“每下愈况”变成了“每况愈下”。另外,随社会的发展,新成语也不断被造出来。成语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含蓄精辟,使用得当,会取得很好的修辞效果。 成语Chengyu长期习用的固定词组。言简意赅,表现力强。汉语成语多由四个字组成,如“五光十色”、“万紫千红”等。像“下马威”、“欲速则不达”、“五十步笑百步”、“心有余而力不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类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的成语是较少的。成语一般所以用四个字,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关系。成语四字的语法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❶联合式:山盟海誓; ❷动宾式:为所欲为; ❸主谓式:盛气凌人; ❹偏正式:泰然自若; ❺连动式:投笔从戎; ❻兼语式:引狼入室; ❼紧缩式:一败涂地。成语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历代文献,一是来自民间的口语。来自历代文献的有三种情况:❶从古代寓言故事凝缩而成的。例如:塞翁失马——出自《淮南子·人间篇》。 ❷从历史事件或历史故事凝缩而成的。例如:退避三舍——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❸古代作品中的语句习用为成语。例如:择善而从——出自《论语·述而》。来源于口头流传的成语一般语意比较明显,没有什么偏僻古字。如:“一心一意”。虽说成语是固定词组,但也有发展和变化,有的在写法上发生变化,如:“信口开合”写成“信口开河”。“骨瘦如豺”写成“骨瘦如柴”。有的在意义上出现褒贬义的变化,如“千方百计”以前是贬义,现在成了中性的了。另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出现不少新的成语,如“力争上游”等等,举不胜举。成语、谚语共同的特点是语言精炼,含义深刻。不过二者之间也有比较明显的区别。❶从结构上看,成语大多数由四个字组成,谚语虽然也有四个字的,如“看菜吃饭,量体裁衣”,但更多的非四字格,如“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❷从来源看,成语有来自口语的,但更多的成语是从古文献中摘取或紧缩出来的。谚语则是流传于口头,而后记录于书面的。 ❸从含义看,谚语的意思比较明确,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来。成语中也有一些可以由字面了解其意义,但更多的则要了解这个成语所概括的历史事件或故事,才能懂得其含义。有的则要了解成语里关键性的字词。如“中原逐鹿”,“逐鹿”比喻争取天下;“鞭辟入里”的“辟”是“透彻”等等。从修辞的角度看,汉语成语本身有着极其丰富的修辞方式。例如:❶比喻:“浩如烟海”,本身就是比喻,包括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❷借代:“明眸皓齿”,是借部分代整体,即借“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代替“美貌的女子”。 ❸比拟:“顽石点头”、“绳营狗苟”。前一个是拟人的手法,后一个则是拟物的手法。 ❹摹拟:“面红耳赤”、“咬牙切齿”。前一例摹拟人紧张或发怒时的样子,脸和耳根子都红了。后一例则摹写人的动作和情态。 ❺夸张:“怒发冲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而故意言过其实的一种修辞方法。 ❻委婉:“另请高明”,不直接了当地说,而是用含蓄的绕圈子的方式透露本意。此外,成语还有“反问、对偶、倒装、顶针、镶嵌”等修辞方式。成语结构类型多样,语言简括而生动,含义深刻而丰富,使用得当,会取得极好的修辞效果。
成语熟语的一种。相沿习用,言简意赅的定型短语。汉语的成语多数由四个音节构成,主要源自口头流传和历代文献。有的从字面可以理解含义,如“心满意足”、“大显身手”;有的需知道来源才懂,如“对牛弹琴”、“画蛇添足”。 成语熟语的一种。长期习用的固定词组。或出自于寓言、故事,或属文献典籍的内容、名句。其基本特征是: ❶是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通常不能仅从字面上理解它的意义。 ❷约定俗成,形式固定,不能变更结构或换字。汉语中成语多数由4个字组成,实际运用中,它可以相当于一个词,可以充当各种句子成分。使用时要注意: ❶弄清关键词语的意义。如“不经之谈”,“经”是“正常”的意思,“不经之谈”就是“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如果望文生义,就会误认为“不经常说的话”。 ❷了解词语的来源。如“破镜重圆”,从字面上看只是“镜子破了又重新变成了圆的”,了解这个词出自唐·孟棨《本事诗》后就可以知道是“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又重新团聚”。 ❸注意词语的变化。词义变化:如“明哲保身”原指深明事理,能保全自己,是褒义;现指怕得罪人,怕犯错误,是贬义。语义变化:如“出尔反尔”,原指“你怎么待人,别人就怎么待你”;现指做事反复无常。翻新:如“一箭双雕”与“一箭多雕”。成语言简意赅,内含丰富,使行文整齐,句式协调,可起各种修饰作用,加强语气节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