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报丧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报丧bɑosɑnɡ民间丧葬习俗。流行于境内各地。淳化人死后,主家立即派专人四出,通知亲朋死者死亡时间、安葬时间及相关事宜。特别是老小外家、娘舅家,要报得早、报得快,其他近亲要一一通知到户、到人,不得有误。兴平一带先向户族报丧,户族、亲戚闻知噩耗后,前往探丧,在遗体前化纸举哀,起身后安慰家属,并告知出殡时家中要来的孝子,顺便领回孝布。 报丧即把亲人亡故的消息通知亲朋好友。有的地方还要去村庙报知土地爷,故又有“报庙”之称。报丧习俗,《仪礼·士丧礼》中已有丧主向郡王、卿大夫报丧的记载。其实,报丧远在先秦以前的氏族社会就已存在,以后才发展为礼俗。 报丧亦称“讣闻”,丧葬旧俗。家人亡故,需将死因、死时、开丧日期等遍告于亲戚至友,以便烧倒头纸和参加开丧。报丧者为长子、侄子或忙人,各地不同。鲁北东营一带,报丧多选在拂晓天未亮时,凡路上所遇之人,不究其认识与否,辈份大小,孝子都须磕头。报丧者只需将丧情告知直系亲属即可。而其他亲戚之间相互转告叫“传丧”。媳妇若要行孝,须先将丧情告其婆家,允准后方可换上孝服。各地亦有使用报丧条的,今人少用。它用来通报与死者生前往来较密之人士,其颜色分两种,长辈之丧用白纸书写,幼辈之丧用古铜色纸书写。发出之时,右上角应贴一红纸签,写明亲友姓名住址,但落款不具丧主姓名,而由家中其他人或朋友代其具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