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挟天子以令诸侯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兼并群雄、统一北方的重要手段。早在192年,曹操谋臣毛玠就建议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认为成霸王之业,既要有经济实力,也要师出有义名。196年,时机成熟,曹操当机立断,采纳荀彧的建议,“奉迎天子都许” (参见“曹操迎汉献帝都许” 条),开始了 “挟天子以令诸侯” 的兼并过程。经过汉末动乱,汉朝政权名存实亡,汉朝天子汉献帝早已沦为寄人篱下的傀儡。曹操控制汉献帝以后,国家大权,刑罚庆赏,实际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他以汉帝名义任命荀彧为侍中,守尚书令,主持内政。曹操还在到洛阳见汉献帝时,就被任命为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封武平侯。迁都于许以后,曹操又先后以汉帝名义任命自己为大将军(不久让给袁绍)、司空,相国,封魏公、魏王。曹操的地位因此高出一切文武大臣,发号施令、征发异己,都用汉帝名义,造成政治上极大的优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间长达二十四年之久,也同汉王朝的残余势力进行过多次斗争,但始终没有从名义上取而代之。曹操曾公开说: “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确属真实心迹的显露。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