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摇滚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摇滚乐现代流行音乐的 一种主要形式,兴起于20世纪中期的美国,经与其他音乐风格融合、发展逐渐盛行,并广泛传播于欧洲及世界各地。摇滚乐的直接导源是1953年一个美国的乡村与西部音乐的乐队,在演奏这种音乐时采用了强烈的摇摆节拍:同年,一位广播员A·弗里德,在拥有白人听众的一家广播电台播放黑人音乐家们的《节奏与布鲁斯》音乐节目,这两项活动都赢得了听众,与这些音乐相连的“摇滚”的名称,也开始为人接受。两年后,B哈利的《围着时钟摇吧》一曲,被电影《一堆混乱的黑板》所录用,名声大噪;随后一些唱片公司也采用“摇滚”音乐并大力宣传推广,于是“摇滚乐”作为一种新的流行音乐形式的社会地位,被接受认可。摇滚乐是专门倾销给青少年的音乐,它用简单的音乐形式,依靠强烈而又便于舞蹈的节奏,一般性的旋律、和声等来叙述青年所关心的事,倾吐他们的烦恼和情感,连同强烈的音响、灯光、表演,使青年得到渲泄和刺激,常引发听众离席而立,一起唱、跳、摇扭、喊叫。在西方,“摇滚”音乐也被视为两代人之间隔阂的表现媒介,青年人借助它显示“叛逆性”,所以摇滚乐演出有时常形成某种政治性。摇滚乐明显的衣着打扮、行动作派、用品饰物也为一些青年倾慕追求,甚至将摇滚歌星视为偶像。进入70年代以后,“民间摇滚”、“流行摇滚”、“爵士摇滚”等不断衍生。摇滚乐所带来的一些社会现象,已不单是音乐现象、文化现象,而是一种综合性的复杂的社会现象。 摇滚乐原于“摇摆舞”的一种伴奏音乐。它吸收了中东一些国家和地区民间舞蹈音乐的旋律和风格,特点是奏强烈,感情奔放,形成多样,风格自由。音乐上由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的“种族唱片”(即黑人流行音乐唱片)迅速发展而成,50年代中期改名为“摇滚乐”,被白人青少年所接受,60年代中期以“摇滚乐”为名,风靡整个西方世界,曾一度在西方的酒巴和夜总会中表演,较著名的摇摆舞乐队有英国的“甲壳虫乐队”、“滚石乐队”以及瑞典的“艾巴乐队”。他们在音乐上的创作手法是揉合民间音乐、乡土音乐、宗教歌曲、勃鲁斯、爵士、东方音乐甚至电子音乐的各种因素,加以综合。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