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教育敕语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教育敕语

日本明治天皇关于教育根本方针的敕语。1890年10月30日颁布。最初的草稿是由帝国大学文科大学教授中村正直受文部省的委托而撰写的,但由于它一方面以忠孝为人伦之大本,同时又有洋学方式的表现,因而受到批评被否定;后由法制局长官井上毅和枢密顾问官元田永孚两人合写,据说山县有朋首相和芳川显正文部大臣也参加了审议。“教育敕语”的内容,主要有三点:第一,说明日本国体之精华是教育的渊源。“敕语”指出,天皇“肇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此乃我国体之精华也”。第二,依据东方家族主义伦理观和普鲁士国家的有机体说,把封建道德(忠、孝、仁、爱、信、悌等)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伦理道德结合在一起,又用日本的纪元神话加以修饰,从而拼凑成了一种以忠孝为核心的儒教德目为基础,以忠君爱国为国民最高道德的国家至上主义伦理。第三,强调“敕语”中列举的诸德目的普遍意义,鼓吹天皇乃是道德的化身,具有最高的道德价值。明治维新以后,围绕着教育的理想和目的问题,在儒学的保守主义和洋学的开明主义之间,进行了反复的争论。“敕语”通过其权威性明确地规定了以儒学为基础,实行国家主义臣民教育的发展方向。这不仅对于明治时代的教育史,而且对于近代日本史也给予了广泛的长期的制约。“敕语”颁布后,很快就发到了全国所有学校,作为一种“绝对的教导,”强令师生敬拜、奉读,在小学校的修身教育等各科中彻底贯彻,使其宗旨渗透于国民之中。其结果,天皇个人作为“现人神”而被神化,国民作为“人的资源”而被物化,科学和哲学被放在教育和学术之下,处于隶属地位, 日本思想史开始进入“敕语”所象征的那种沉闷的低气压圈内。1948年,国会宣布“敕语”失效。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