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散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散乐❶原指民间歌舞,南北朝后成为百戏的同义语。《旧唐书·音乐志》: “散乐者,历代有之,非部伍之声,俳优歌舞杂奏,汉天子临轩设乐,舍利兽从西方来,戏于殿前,激水成比目鱼,跳跃嗽水,作雾翳日,化成黄龙,修八丈,出水游戏,辉耀日光。绳系两柱,相去数丈,二倡女对舞绳上,切肩而不倾。如是杂变,总名百戏。” “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南北朝时有多种节目演出。隋唐时十分盛行。 散乐古代乐舞名词。《周礼·春官·旌人》中有“掌教舞散乐、舞夷乐”句,郑玄注,“散乐,野人为乐之善者,若今黄门倡矣。”原指周代民间乐舞;南北朝后,成为百戏的同义语。《周书·宣帝纪》:“散乐杂戏,鱼龙烂漫之伎常在目前。”《旧唐书·音乐志》:“散乐者,历代有之,非部伍之声,俳优歌舞杂奏……如是杂变,总名百戏。”宋元以后亦用以指民间艺人,南戏《宦门子弟错立身》 中有 “因迷散乐王金榜,致使爹爹捍离门”、“你速去唤散乐王恩深来”等语。 散乐金元时期宫廷百戏。金元时将“百戏”称之为 “散乐”,两朝皇帝都十分爱好。金海陵王完颜亮曾 “登宝昌门观角觝,百姓纵观”。在金世宗和章宗时代,马球大赛,每隔一两年就举行一次,并将其列为科举 (包括武举) 的考试项目。即使“海腹经纶”、武艺高强者,击鞠通不过,也不能录取进士。金时还有 “驰马射柳之戏”,“既断柳又以手接而驰者为上,断而不能去者次之; 或断其青处,又中而不能断,与不能中者为负”。元朝建立后,为了加强对散乐百戏的管理,“立教坊司,举天下伎乐”,元时乐分大乐、散乐。正月元会,先用大乐,后用散乐、角觝终之。当时每逢圣诞或重大节日以及招待外国使臣,均有百戏演出,皇帝驾前承应,有杂戏、飞竿、走索、踢弄、藏擫等伎。元代对角力和骑射尤为重视,在每年的那达慕大会上,都要举行角力和骑射比赛。但是,由于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元朝统治者为了巩固其专制统治,对民间 “百戏” 活动却采取了极严厉的态度“诸弄禽蛇、傀儡、藏擫、撇钹、倒花钱、击鱼鼓、惑人集众,以卖伪药者,禁之,违者重罪之。诸弃本逐末,习用角觝之戏,学攻刺之术者,师弟子并杖七十七”。 散乐古代乐舞名词的一种。原指周代民间乐舞。南北朝后,为“百戏”的同义语。宋元以后也指民间艺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