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旧五代史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旧五代史纪传体五代史。二十四史之一。原名《梁唐晋汉周书》,总称《五代史》,后世为区别于欧阳修撰《五代史记》,遂加“旧”字。一百五十卷。北宋官修,书成进呈时,薛居正以宰相监修领衔进奏,故题薛居正等撰,参加编撰的有卢多逊、扈蒙、张澹、李昉、刘兼、李穆、李九龄等人。薛居正(912—981),字子平。北宋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市)人。后晋天福(936—944)时,华州节度使刘遂凝辟为从事,后梁累官为右拾遗,后晋时为开封府判官,后周时为知制诰,旋升都官郎中、弘文馆学士判馆事、刑部侍郎,判吏部铨。北宋初,累官至兵部侍郎、参知政事。太祖开宝五年(972)兼淮南、湖南、岭南等道都提举三司水陆发运使,兼判门下侍郎、监修国史,又监修《五代史》。次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卒谥文惠。此书始撰于开宝六年(973)四月,次年闰十月成书,历时仅十九个月。 旧五代史纪传体正史。北宋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等修撰。原名《梁唐晋汉周书》,为别欧阳修《五代史记》改名。全书一百五十卷.有本纪六十一卷,列传七十七卷,志十二卷。编撰方法以五个朝代断代为书,各书分为本纪、列传两部分,记叙较详,对十国史事,分载于《世袭》、《僭伪》两列传中,记载较略。本书主要依据五代各朝实录和宋人范质所撰《五代通录》,故纪传事实详细。欧阳修《五代史记》出后,旧史逐渐散佚,今本为清邵晋涵据《永乐大典》、《册府元龟》等辑录而成,虽经删改,但大体仍薛氏之旧,为研究五代中国史重要资料。今人陈垣撰《旧五代史辑本发覆》,指出今本纂改情况。 旧五代史一百五十卷,目录 二卷。宋薛居正等奉敕撰。《旧五代史》原称《五代史》或《梁唐晋汉周书》,修于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四月至七年闰十月,由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李昉等同修。后欧阳修《五代史记》出,称为《新五代史》,薛史则称为《旧五代史》。《旧五代史》编撰的时候,北宋王朝建立不久,统一战争还在进行,故北宋王朝仍面临着巩固和发展统一的重大任务。为此宋太祖赵匡胤十分重视阅读、编撰历史书籍,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利于巩固宋王朝的统一。主持这一工作的薛居正(912—981)是后唐进士,后晋、后汉、后周时历官至刑部侍郎。宋初任门下侍郎平章事、司空等职时,能“修正文事以副上意”,“自参政至为相,凡十八年,恩遇始终不替。”他负责编撰的《旧五代史》,基本上体现了宋初统治者的立场和政治要求,也提出了不少进步的历史观点。在取材方面,基本上取材于五代时人所修的各种实录,而且参加编撰的人大都亲身经历过五代的历史场面,见闻较近,因此记事首尾完备,也保存了比较丰富的原始资料。相反,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删去了许多应当保留的重要史料,因此两者可以相互补充。但《旧五代史》也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材料芜杂,概括力差,观点不统一等。另外,有些论述,完全违反历史事实,表明编撰者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在北宋时期,《新五代史》刊行后,两史并行,后旧史渐废。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规定“削去薛居正《五代史》,止用欧阳修所撰。”到了元代,《旧五代史》就逐渐不行于世。清乾隆中开四库馆时,未能找到原本。馆臣邵晋涵等就从《永乐大典》中辑录排纂,再用《册府元龟》、《资治通鉴考异》等书引用的《旧五代史》材料作补充,大致恢复了原来面貌的十分之七八。同时还从其他史籍、类书、宋人说部、文集、五代碑碣等数十种典籍中辑录了有关的资料,作为考异附注,与今辑本《旧五代史》正文相互补充印证,在不少方面丰富了原本的内容。今辑本《旧五代史》作为《四库全书》之一,于乾隆四十年(1775)编成缮写进呈,标明原文辑录出处、补充和考证史实的注文附在有关正文之下,部分文字考订则另附黄色粘签。1921年南昌熊氏曾影印出版(简称“影库本”)。后来又有乾隆四十九年 (1784) 缮写的文津阁 《四库全书》本和武英殿刊本(简称“殿本”),补充史实的注文仍附于正文之下,文字、史实考订则作为“考证”附于卷末,文字颇有改动,内容也有不少增删,并删去了辑文的出处。现存的《旧五代史》一般刊本及石印本都是根据殿本翻印的。此外,还有乾隆时期孔荭谷的校抄本(简称“孔本”,现仅看到章钰过录本)、彭元瑞校抄本(简称“彭本”)及抱经楼卢氏抄本 (简称“卢本”),它们都以保存辑文出处为贵,内容大致和影库本相同。其中孔本是根据较早的辑录稿本抄写的,未改的清朝忌讳字较多,并保存了后来编定本删去的数十条注文。至于1925年的嘉业堂刊本 (简称“刘本”),则以卢本为底本,再根据殿本作了大量校补,体例比较杂。商务印书馆《百衲本二十四史》中的 《旧五代史》,就是根据刘本影印的。 《旧五代史》以纪传体记载五代历史的史书。973年宋太祖令宰相监修。共150卷,叙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54年的历史。书中分本纪、列传、志3部分。十国中对五代称臣者,人物传各归本朝,不再分类。志分天文、历、五行、礼、乐、食货、刑法、选举、职官、郡县十类。该书在1207年《新五代史》立于学官后渐废。自明中叶至乾隆年间200年不行于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