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昭关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昭关

位于县城北7.5公里处,西有大岘山,东有小岘山,两山相峙,峭壁险陡,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南北交通要冲。春秋时期,楚平王无道,杀伍子胥父兄,子胥潜逃出关,至吴国搬兵报仇。传说,彼时伍子胥因昭关难过,急得一夜须发俱白。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和州知州郭继芳在关口首建伍相祠,万历三十二年重修。祠内塑伍子胥戎装像,两侧为大将柳展雄和伍子胥之子伍云像。东西两厢塑有隐士东皋公和皇甫纳座像,并立碑记其事。历代文人至此多有题咏。清康熙三年(1664)进士盛符升曾题《昭关怀古》:“小岘中开天险成,危峰逼侧倚孤城”,“戍楼此日瞻遗像,千里胥山万古恨”。南朝宋、齐、梁、陈进兵寿阳,多次进驻大岘山。南宋名将刘锜曾击破金兵,“复含山县,夺昭关”。今伍相祠及碑俱圮。昭关南口有相传为伍子胥马蹄所踏的“马蹄泉”。昭关北有伍子胥卸战袍而逃的“卸甲塘”以及趟马场、古兵营等遗迹。

昭关

在今安徽含山北小岘山上,为春秋楚国东部边境。平王时,伍子胥过此关奔吴。

昭关

在含山县城北7.5公里处。西有大岘山,东有小岘山,两山相峙,峭壁险陡,有“一夫挡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南北交通要冲。春秋时期,此地是“楚尾吴头”,两国边关。楚平王无道,杀伍子胥父兄,子胥潜逃出关,至吴国搬兵报仇。传说,伍子胥因昭关难过,急得一夜须发俱白,幸得东皋公、皇甫纳相助,化装出关。后领吴兵攻破楚都,楚平王已死,竟掘墓鞭尸。明万历年间,和州知州郭继芳建伍子胥祠,祠内祀伍子胥像,并有碑记其事。历代文人来此凭吊甚多。昭关还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南朝宋、齐、梁、陈兵马进击寿阳,多次进驻大岘山。南宋名将刘锜曾击败金兵,“复含山县,夺昭关”。今关庙俱毁,关隘左右两山顶尚有古兵营、趟马场等遗址。

昭关

在安徽省含山县城北15里处的小岘山中。春秋时为吴楚两国界山和南北交通要冲,因此设关。关口两边山崖峙立,地形险要。关口有伍相祠。南口马蹄泉,相传为伍子胥当年马蹄所踏,至今清泉不断。北三里处有卸甲塘。传为伍子胥逃楚奔吴,见城楼有画影图形,便将衣甲脱下丢入,故名。南宋时曾在此数胜金兵,为著名古战场。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