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宗闵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李宗闵?—843唐朝大臣。字损之,唐宗室郑王李元懿之后。贞元二十一年 (805),举进士第。元和三年 (808),复登制举贤良方正科。在对策中批评时政,为宰相李吉甫所斥,长期不调。吉甫卒,方入朝为监察御史,累迁礼部员外郎。元和十二年,宰相裴度出征吴元济,奏李宗闵为彰义军观察判官,师还,迁驾部郎中,知制诰。穆宗即位,拜中书舍人。与牛僧儒等人结为朋党,与李吉甫之子李德裕,势同水火,史称牛李党争。太和三年 (829),李宗闵为相。引牛僧儒同知政事,出李德裕之党。太和七年,李德裕为宰相,尽逐牛党。九年,李宗闵复入执政。后李训当政,把牛、李两党尽行驱逐。甘露之变后,文宗逐渐进用两党官员。凡牛党所是者,李党必非之,凡李党所是者,牛党亦必非之,“每议政之际,是非锋起”。武宗即位,用李德裕为相,李宗闵贬为封州刺史。又发其旧事,再贬为郴州司马。死于贬所。 李宗闵?—843唐朝大臣。牛李党争中牛党党魁。字损之。贞元末进士。元和三年(808年)因对策批评时政,被李吉甫所斥。吉甫死入朝为监察御史、中书舍人,渐与牛僧儒等结为朋党,与吉甫于德裕(李党魁首)成为党争中的死敌。大和三年(829年)任相,罢斥德裕之党;七年德裕作相,他也罢知政事。太和九年(835年)李训、郑注用事,他被贬为潮州司户。训、注死,起复为杭州刺史,寻改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武宗时李德裕任相,他再被贬为郴州司马,死于任所。 李宗闵?—846唐宗室,字损之。贞元进士。元和三年(808),与牛僧孺同登贤良方正科,指斥朝政,触怒宰相李吉甫,不予任用。吉甫卒,入为监察御史,累迁礼部员外郎。十二年,迁驾部郎中,知制诰。穆宗立,为中书舍人。长庆元年(821)发生了复试进士的事件,李德裕告以私托干扰贡举取士,贬剑州刺史。后再为中书舍人,权知礼部侍郎。掌贡举,所取多名士。太和三年(829),以吏部侍郎同平章事。裴度荐李德裕可为相,力阻度议,德裕复出镇地方,乃引同年牛僧孺同知政事,尽逐李党,牛李党争炽烈。七年,德裕入相,被罢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后复入相,李训、郑注擅权,被贬湖州刺史。武宗立,流封州(今广西封开东南)。宣宗时,任郴州司马,未离封州而卒。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