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柯棣华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柯棣华1910-1942Kedihua

原名叫德瓦卡纳特·桑塔拉姆·柯棣尼斯,抗日战争时期的印度援华医疗队队员,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党员。1910年10月9日生于印度孟买省绍拉普尔(今属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来华前,在印度学医,从事医疗工作。1938年9月27日,柯棣加入贾瓦哈拉·尼赫鲁派遣的援华医疗队,到达广州,受到宋庆龄和广州各界代表的热烈欢迎。9月29日到达武汉,受到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等中共领导人的欢迎和接待。医疗队先后在武汉、宜昌、重庆工作近半年,于1939年1月22日离开重庆,奔赴延安。为了表示援华的决心,他在姓氏后加一个“华”字。从此,人们称他为柯棣华。2月12日,柯棣华到达延安,受到延安人民的欢迎。3月15日,柯棣华和其他印度医生拜会了毛泽东主席。他在延安工作近八个月后离开延安,到达山西武乡琼山谷八路军总部,受到朱德总司令的热烈欢迎,并应邀出席八路军总部举行的白求恩追悼会。
1940年5月,柯棣华告别朱德总司令,前往白求恩战斗过的晋察冀根据地。6月21日,白求恩陵墓在河北省唐县军城南关落成。聂荣臻司令员特邀柯棣华代表印度医疗队,参加陵墓的揭墓仪式。这年9月,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柯棣华率医疗队不辞辛苦地工作在前线。1940年10月,毛泽东曾给柯棣华发来一份电报,要他取道延安回国。但柯棣华没有回国。不久,他担任了白求恩卫生学校的外科教员。以后,又被任命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院长兼白求恩卫生学校教员。他牢记聂荣臻司令员“希望你成为第二个白求恩”的话,时刻以白求恩为榜样,在医学教学、医疗管理及医疗队伍的建设上都做出了重大成绩。写有《外科总论》的医学讲义。1942年,柯棣华参加了中共延安整风运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2年12月9日,柯棣华积劳成疾,绦虫病引起的癫症再次发作,抢救无效,在河北省唐县葛公村辞世,终年32岁。
1952年,柯棣华的陵墓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重建。1976年12月9日,柯棣华大夫逝世三十四周年纪念日,周恩来生前亲自批准筹建的柯棣华纪念馆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落成开馆。1982年柯棣华大夫逝世四十周年的时候,邓小平、叶剑英、聂荣臻分别题词纪念。

柯棣华1910—1942Kedihua,D·S·kotnis

国际主义战士, 印度医生。1938年随印度援华医疗队来到中国,次年到延安,1941年赴晋察冀为抗日军民服务,先后任八路军军医院外科主治医生、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院长等职。他辛勤工作,全心全意救治病人,尽力救治伤员, 培养了一大批中国医疗人员。于1942年7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真正的国际主义战士。由于他长期不分昼夜地辛勤工作,加上生活、工作环境的艰苦, 柯棣华积劳成疾, 但他仍坚持工作。最后于1942年12月9月在河北唐县病逝, 终年32岁。

柯棣华1910—1942D.S.Kotnis

国际主义战士,印度医生。1938年随印度援华医疗队来中国,次年到延安,1941年赴晋察冀为抗日军民服务。194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9日在河北唐县积劳病逝。参见“医药卫生”中的“柯棣华”。


柯棣华1911—1942D.S.Kotnis

国际主义战士。印度医生。1938年随印度援华医疗队来华到解放区。先后任八路军军医院外科主治医生、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院长等职。他辛勤工作,尽力救治伤员,培养医疗人员。1942年12月9日因积劳病逝。参见“历史”中的“柯棣华”。

柯棣华1910~1942Dwarkanath Shantaram Kotnis

印度医生,国际主义战士。原名德瓦尔卡那什·柯特尼斯,1938年秋医科大学毕业后,报名参加了印度国大党组织的援华医疗队,9月来到中国,经武汉、洛阳、西安等八路军办事处帮助,于民国28年(1939年)2月抵陕西延安,被聘为八路军医院外科医生,11月经河南三门峡从渑池县北赴晋东南,在八路军总部工作。29年(1940年)3月进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0月到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工作,曾任院长,31年(194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长期劳累,体质衰弱,同年12月9日逝世。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