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1.全面发展阶段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全面发展阶段1978—1984年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在农村实行了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1979—1980年,江苏进行了大宗作物联产计酬的试点,此后,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逐步推开,至1982年下半年和1983年上半年,全面实行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这对过去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的人民公社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与此同时,国家提高了农产品收购价格,1979年,秋粮上市统购价格提高29%,超购再加价50%,适当减少了粮食征购任务。1979—1984年,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了45.6%,粮食收购价格上升56. 6%。1978—1980年,棉花价格进行了三次提价,提价幅度达39.6%。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国家农委 《关于积极发展农村多种经营的报告》,提出“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1982年开始,中央连续发出几个1号文件,让农民吃“定心丸”,放宽农村经济政策,活跃农村经济。这些重大的改革和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种植业、林牧副渔和乡镇企业全面高速增长,年递增率分别为6.3%、14.5%和24.3%,农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19. 3%,农村社会总产值年递增15.5%。这一时期,粮食产量年增长4. 4%,连跨2 500万吨和3 000万吨两个台阶,1984年达到3 353.6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棉花产量达66.59万吨,为历史上的最高纪录。其它农产品也有显著增长。非农产业蓬勃兴起,全省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产值年均增长24.3%、38.3%和35.1%,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非农产业的比重达54.4%。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