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歌舞伎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歌舞伎日本传统的古装戏剧。歌舞伎有很长的历史,在日本江户时代初期已有记载。开始是一些女艺人女扮男装,演出小型幽默歌舞,得到了老百姓的喜爱,由此遍及全国。以后歌舞伎经历了几起几落,不断的发展、完善,在元禄时代,歌舞伎向戏剧方面发展,形成了有台词、动作、有故事情节,有登场人物画脸谱以区别人物性格的程式化,有舞台、剧场的歌舞伎艺术。歌舞伎很有特点: 一是有“花道”,即演员出场的通道。它是通过观众席,与舞台成直角,同舞台一样高的一个通道,是舞台的一部分,演员登场和退场,都要通过花道上下。花道与观众距离很近,加强了演员与观众的交流;二是“转台”,因歌舞伎道具复杂,剧目时间长,他们就开始在长方形舞台中央安装转台,这就可以不用闭幕,在观众面前迅速改换场景,取得好效果,节省时间; 三是“慢”,歌舞伎故事情节进展很慢,演员表演动作也是慢条斯理的,唱腔也特别,听不懂。要想看一场完整的歌舞伎,就得在剧场内用餐,所以在专用歌舞伎剧场内都设有餐厅; 四是歌舞伎没有乐池,只建有左右两个乐台。右边略高一点的台子,演出时解说员在那里向观众交代舞台场景、人物动作、角色心情等,旁边坐着三味线 (日本传统乐器,由三根线作弦) 伴奏者。舞台左边多用窗子隔开,使观众看不到里面,在那里放着歌舞伎用的鼓、笛、锣、木鱼等乐器,根据舞台场用制造音乐效果。在日本,歌舞伎已经过300多年的推敲、锤炼,出现了不少好剧目,如《劝进帐》、《助六》、《鸣神》、《暂》、《毛拔》、《矢之根》、《关羽》、《蛇柳》、《七面》等歌舞伎十八番。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