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母德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母德指做母亲者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亦指做母亲者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封建社会对做母亲者提出了各种道德要求。清朝蓝鼎元《女学》中的“四德”规定:“妇以德为主。先之以‘事夫’、‘事舅姑’,继之,‘和叔妹’、‘睦娣姒(妯娌)’……为人母则有‘教子’;为人继母则有‘慈爱前子’;为人上则有‘待下’……。”要求做母亲的妇女要对家人服侍周到,敬老爱幼,谦恭谨慎,协调好家庭中长辈、同辈和下辈之间的关系,还要求教育好子女并以身示之,做后母的妇女应爱护前子,不偏心等。封建社会的母德有积极的一面,但更大程度上是为维护封建纲常礼教而提出的,带有很大的消极面。社会主义的母德要继承历史上母德的积极因素,批判其消极方面,发扬我国劳动妇女勤劳纯朴、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又要根据社会主义社会的要求,形成诸如学习文化知识、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勤俭文明持家等新的母德要求。优良的母德,对社会、对家庭、对子女都起着积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