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毛诗故训传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毛诗故训传

简称《毛传》。诗文注。西汉初(? )毛亨撰。三十卷。《毛传》作者自汉迄唐,诸说不一。《汉书·艺文志》但称毛公,不著其名。今据郑玄《诗谱》及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定为毛亨(大毛公)所作。亨,秦汉间人,生卒年不详。一说西汉鲁(今山东曲阜)人, 一说河间(今河北献县)人。载籍谓其学传自荀卿,西汉初年开门授徒,所著《诗故训传》传之赵人毛苌(即小毛公),是毛亨为“毛诗学”的创始者。《隋书·经籍志》载:“毛诗二十卷,汉河间太守毛苌传。”实误。(参考《四库全书》“毛诗正义”条)此书以解释章句,析字训诂为主。皆取义于先秦古籍,渊源有自。如释《既醉》、《昊天有成命》,取自《国语》;释《葛覃》、《草虫》,义见《礼记》。一般立论有据。足资参考。其训诂体例,不拘一格。或统释全篇于首章,或于末章,或以释词,或以释义,或析假借,或解虚词,皆以当时语言诠释古语古义,颇为简明畅达。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中,独标“兴”体,而以“兴”带比、赋,力求阐明诗的语言特点,帮助读者领会诗旨。其后郑玄为之“笺”,孔颖达为之“疏”,更使毛诗地位提高。然毛亨解诗常从封建伦理道德出发,于诗意常有曲解,对后世影响亦深,是其局限。据《汉书·艺文志》载原书已佚。后世传本均附以《郑笺》。现存有宋刻本两部(已残),均藏北京图书馆。又,日本存有《毛诗故训传笺》二十卷为庆长(明万历)活字印本。清代有段玉裁《毛诗故训传定本小笺》三十卷,可参考。

毛诗故训传

儒家经典训释著作。简称《毛传》。六国时人毛亨(生卒年不详)撰,汉初赵人毛苌(生卒年不详)传其学。他们所传授的《诗》,便称为“毛诗”。由于史料匮乏,现在对毛亨之生平知之甚少。但可以肯定,其学出自孔门。《毛传》由“故训”和“传”两部分组成,前者主训释词义,后者主解释诗义。汉时,诗与诂训传各自为书,至唐孔颖达撰《毛诗正义》,才将诗经文、毛诗序、故训传、郑玄笺、孔氏疏合而为一。
《毛传》比较准确地对《诗经》进行了训释,保存了汉语词语的大量故训,为后人理解和研究《诗经》架起了一座不可替代的桥梁。《毛诗》为古文,多用假借字。《毛传》的一大特点便是善用今字解古字,以本字释借字。这样,不但使读者明白词义,而且为后人提供了汉语文字词语发展衍变的第一手资料,使人可以从中推求汉语变化的轨迹。《毛传》的另一特点,是对名物制度的诠释比较切要。《诗经》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距毛亨所生活的时代尚不十分遥远。也许这正是毛亨能比较准确地解释《诗经》中名物制度的原因所在,同时也可以证明《毛诗》的传授确实是渊源有自的。“兴”是《诗经》里普遍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毛传》将《诗经》里用兴法的诗句都用“兴也”二字标出,共有一百十六篇之多。虽其中有漏标和误标,但大体是正确的。毛亨是第一个把兴与《诗经》创作实践结合起来研究,并给出明确义界的人。他不仅对兴下了定义:“兴,起也。”而且结合具体诗篇明确注出哪一些属于兴诗,使这个抽象而朦胧的理论概念变成了鲜明而切实的诗歌形象,开创了《诗经》艺术手法研究的新领域。《毛传》训释《诗经》时所采用的多种训诂手段,为训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诸如声训、形训、义训等方法,《毛传》中都开始运用。《周南·葛覃》“害浣害否”,《毛传》:“害,何也。”先秦“害”、“何”声同,通过同音相训,注明“害”是“何”的假借字,诗意涣释。《郑风·箨兮》“倡予要女”,《毛传》:“要,成也。”古时一节乐曲终了叫“一成”,所以《毛传》在此为申明诗意,采取随文释义的方法,训“要”为“成”。《郑风·女曰鸡鸣》“与之宜之”,《毛传》:“宜,肴也。”甲骨文、金文的“宜”字像屋内俎上有肉形,《毛传》便是据其形来注“宜”的本义。除此之外,如《周南·芣苢》“薄言采之”,《毛传》:“薄,辞也。”第一个指出“薄”字的语助词作用。又如“婆娑,舞也”,“劬劳,病苦也”,“鞅掌,失容也”等等,对连绵词的意义已有明确的认识。再如“九十其仪,言多仪也”,“岁取十千,言多也”,对数字虚指而非实指的作用也已有很通达的理解。《毛传》为后世学者开辟了一条注释古籍的广阔道路。从汉魏乃至唐宋以还,名目众多的注、疏、传、笺解等著作,正是对《毛传》的继承和发展。其“传”体则直接导致了两汉章句学的空前繁荣。
但是,《毛传》中也存在失误和糟粕。毛亨用儒家思想全面改造诗义,使《诗经》完全成为政治读物,向“经”的方向迈出一大步。从此以后,谬种流传,对诗义的曲解一发而不可收拾,《诗经》成了一部“谏书”。以《关雎》为例,《毛传》曰:“后妃说乐君子之德,无不和谐,又不淫其色,慎固幽深若雎鸠之有别焉,然后可以风化天下。夫妇有别则父子亲,父子亲则君臣敬,君臣敬则朝廷正,朝廷正则王化成。”这种说教统治《诗经》研究达二千年之久,可见其影响的深远和巨大。在训诂学方面,毛亨的努力在某种程度上还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如《毛传》解词从不注音,说明他还没有认识到音、形、义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如《毛诗》中有很多假借字,《毛传》能指出这些字的意义,却不能找出它们的本字。说明《毛传》在用今字解古字,用本字释借字时是不自觉的。此外,《毛传》有时还把连绵词拆开训释,说明对连绵词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虽已有明确认识,但尚未完全把握。当然,关于六书或连绵词等文字训诂理论是在毛亨以后形成的,我们不能苛求古人。但也正由此,不宜把《毛传》的成就抬举到不恰当的高度。总之,虽然《毛传》精华与糟粕杂陈,创造与失误并存,但毕竟是一部开创之作、奠基之作,所以能成为人们学习和研究《诗经》的基本读物。
今最常见的有清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本,中华书局出版了缩印本,颇便检索。

毛诗故训传

一作诂训传,简称《毛传》。《诗经》研究著作。关于作者,自汉迄唐,说法不一。现一般根据三国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定为毛亨(大毛公)所作。是现存《诗经》最早的完整注释本。以解释《诗经》的词汇为主,其诂训大抵以先秦学者的意见为依据,保存很多古义。每篇诗前各有序,阐明诗作主题,虽多从封建伦理观点出发,语多附会,未必可信,但仍不失为研究《诗经》的重要著作。通行的《十三经注疏》即采用《毛传》。东汉末年,郑玄为之作《笺》,使其地位得以提高。唐孔颖达作《毛诗正义》,进一步详细疏解《毛传》、《郑笺》,使其更显重要,清陈奂作《诗毛氏传疏》,疏解更为完备。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50:19